年羹堯死了年羹堯的兒子們也得到了處置,至于那些追隨年羹堯的門客們、還有他的親信死忠們,皇帝也沒輕松放過。
都是死的死貶的貶,一時間,原本還無比煊赫的年黨就這么風流云散。
隆科多也在這件事之后越發謹慎,老老實實的當官,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之內,努力的為百姓多做一些好事,暗地里推動西洋學說的發展,而且在怡親王督造武器的時候,暗搓搓和他說了西洋武器的優點。
怡親王的嗅覺還是很靈敏的,隆科多隨口說了兩句,他便心里有數了,很快的,那些原本在康熙不許傳教之后,就被堵到廣州的傳教士們,都被怡親王親自提溜到了京城。
至于之后會發生什么事,隆科多自己也控制不了,他管的是吏部,也并不敢去多管閑事插手別的部門。
而且他也覺得,年羹堯現在沒了,自己應該也低調一點,畢竟當權臣可沒什么好下場。
不過皇帝目前為止,對隆科多還是很信任的。
隆科多一不結黨,二不貪污受賄,而且在表面上對皇帝那也是忠心耿耿,皇帝即便想要培養一些新人,也是無法動搖隆科多的地位的。
但是隆科多自己還是很會看人眼色的,很快就上書,自己吏部的事情實在忙碌,步軍統領衙門的事兒,只怕力有未逮。
步軍統領衙門這樁差事,一向都是皇帝最信任的心腹擔任,隆科多也早就明白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自己能在雍正朝還擔任三年的九門提督已經很不錯了,現在也該卸下這樁差事了。
雍正一開始還不同意,為了這個,還把隆科多叫進宮里來安撫了好幾回。
但是隆科多就一句話,他現在實在是老邁不堪,擔不起這樣的重任了。
皇帝看著自己這個便宜舅舅果然是真心實意的,心里也是松了口氣,最后在雍正三年的年底,終于允許隆科多辭去九門提督的職位。
不過為了嘉獎隆科多多年來的付出,皇帝又給隆科多加了幾個世職。
關鍵是他就一個兒子,這么多世職也不知道傳給誰。
雍正仿佛也察覺到了這一點,后來還有賞了他一萬兩銀子。
這些賞賜隆科多自然是都接下了,不然皇帝還以為你不識好歹呢。
不過等接了賞賜之后,隆科多卻是拿著這些賞賜辦了個學堂,專門收那種想要讀書卻沒有門路的窮苦人家的小孩。
這也算是他對這個世界的人做的最后一點貢獻吧。
收拾完年羹堯之后,廉親王最后也終于迎來了他的終局。
他這幾年過得也不咋好,被皇帝折騰的不說,之前圍繞在他周圍的那些黨徒們,一開始因為皇帝下狠手不敢親近他,后來又因為皇帝推行新政簇擁了過來,想要推舉他來阻擾皇帝的施政方針。
畢竟他現在雖然天天挨罵,但是也是正經的總理事務王大臣,不找他找誰。
廉親王自己或許心中也是存著對哥哥的恨意,便也與這些人聯合在一起拖皇帝的后腿。
只是可惜,之前皇帝騰不出手來,他們還能搞點小動作,但是現在皇帝終于收拾完年羹堯了,他的路也就走到了盡頭。
幾乎就在年羹堯被賜死的同時,廉親王府也被八旗的兵馬給圍住了,皇帝甚至還讓上三旗每日派四個人,跟著廉親王進進出出,名為保護實則監視。
整個廉親王府凄風苦雨,廉親王福晉聽說在家里大為光火,每日都要指桑罵槐。
皇帝對自己這個弟媳簡直厭惡至極,和隆科多提起來的時候,也是咬牙道“果真是個惡婦。”
隆科多有些無語,一時間也不知該說什么,最后只能嘆了口氣“此等婦人,皇上不必和她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