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鶴齡為了嚇住他,就仔仔細細描述了一下羅圈腿,小孩果然被唬住了,一下子再也不鬧著要騎馬了,反倒是乖乖巧巧的端過酸梅湯喝了起來。
張鶴齡見他如此,滿意的摸了摸他的小腦袋,輕聲安撫“舅舅給你定的學習時間,都是按照你身體的承受能力來的,學習騎射是個苦功夫,要長時間堅持,不是一時熱血上涌的事兒,你若想騎馬,以后還有的是時間。”
朱厚照聽著這話乖乖的點頭“舅舅的話我都記住了。”
小太監劉瑾在一旁看著這一幕嘖嘖稱奇,壽寧侯真是有本事啊,他們的這位小爺,可是連皇上和皇后有時候都勸不住的存在啊。
日子就這么一天天過去,孩子們也漸漸長大了,轉眼便到了弘治十四年。
這一年火篩連小王子再次進攻延綏和寧夏,邊關求援,于是皇帝便令保國公朱暉為大將軍,帶領五將前往救援。
火篩去年的時候,就曾經進攻過大同,當時朝廷也曾經派保國公去平過亂的,只是當時人到的時候,火篩已經跑了,今年他又來了,皇帝就又繼續派了保國公平叛。
保國公朱暉雖然姓朱,雖然祖上也是跟隨太宗皇帝靖難出身,但是卻和那個有名的朱能沒什么關系,他的曾祖不過是得了一個世襲的指揮僉事之職,他們家起家還是在土木堡之變的時候。
朱暉的祖父朱謙,當時官任都督同知,在宣府守城,英宗皇帝被也先所俘,來宣府叫門,朱謙沒有開門,后來還參加了北京保衛戰,景泰年間升為宣府總兵,多次抵御了也先的進犯,后來被晉封為撫寧伯。
后來朱暉的父親朱永繼承爵位,在成化朝北御蒙古,東征女真,擊破建州女真犁庭掃穴,最后被晉封為保國公。
這樣家庭出身的朱暉,自然也是深受皇帝信任。
拜他為大將軍,可謂是眾望所歸。
但是太子卻對這次的出征并不怎么看好。
如今的太子朱厚照,已經是十歲的小少年了,他這幾年不僅熟讀儒家經典,兵法雜書也沒少看,聽到保國公一行人已經出發,他和張鶴齡嘆息道“保國公年少時雖然也追隨宣平王南征北討,但是他性格保守,守成有余進攻不足,而北寇來去如風,只為劫掠,只怕等到大軍到達寧夏,那些賊寇便已經跑了,難免又重演去年之事。”
宣平王就是朱暉的父親朱永,他去世之后,被先帝追封為宣平王。
聽話聽音,張鶴齡心里琢磨了一下,便明白了太子的意思。
朱暉的確是個有能力的人,但是蒙古這幫人現在就是跟你打游擊戰,搶了就跑,而朱暉本人又不是那種率領百八千人就敢往大草原上沖鋒的人,估計這次過去又是白跑一趟。
“即便不能盡克賊寇,也能震懾一番,搶回被北寇擄走的人丁和錢糧。”張鶴齡適時安慰了一下。
太子小大人似得嘆了口氣“即便能搶回來又能如何呢北寇依舊是朝廷的憂患啊。”
張鶴齡心說別擔心,大明和蒙古,大家最后一起手拉手玩完,什么叫生死相隨啊,戰術后仰。
啊不對,崇禎帝還是比林丹汗多活了幾年的,嗯,我大明最后還是贏了。
張鶴齡心里一邊胡思亂想,一邊聽太子抱怨最近的功課。
太子的年紀越來越大,自己個人的喜好也越來越明顯,他喜歡兵法,喜歡看兵書,對一些儒家經典感官麻麻。
當然了,雖然不喜歡,但是不妨礙他學得很好,不管是皇帝還是教他讀書的師傅,都說太子聰慧,只是性格有些跳脫。
皇帝想要管管兒子,但是又下不去這個狠心,最后只能拜托給張鶴齡,搞得張鶴齡都有點無語。
而張鶴齡教導大外甥的辦法就是聽大外甥抱怨,聽完之后,耐心安撫,細細引導。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