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的良苦用心,孤明白了。”太子終于道。
張鶴齡心下一動,知道太子因為此事,到底是生了隔閡,可是他也并不后悔,因為他明白,當你想要做一件事的時候,有時候你就是得付出一些東西。
最后舅甥倆到底還是商議一番,太子親自去了皇帝的乾清宮請罪。
聽說父子倆抱頭痛哭,等回到東宮之后,太子更是對劉瑾施以懲罰,自己也是減餐一個月,以做訓誡,如此果真是傳為一段佳話。
大家對于太子的感官也越發好了,如此知錯能改,嚴于律己的太子,真是有明君的氣象啊。
而張鶴齡在這件事中則是完美隱身,沒有趁機去為自己搏什么名聲。
而張鶴齡如此低調,也讓太子心中對他的芥蒂漸漸消散,他終于確定,舅舅這回是真的為了國家萬民。
沒幾日,張鶴齡再去東宮教導太子騎射,舅甥倆又好的和之前一樣了。
后來這事兒,不知道怎么讓張皇后知道了,他將張鶴齡叫進了宮中,嗔怪道“他是你外甥,若是做錯了事兒,你教訓他就是了,何必繞這么大一個圈子。”
張鶴齡卻道“他雖然是我外甥,更是太子,也不是三歲稚童,我是他舅舅,更是他的臣子,我想要他學好,更要他打心眼里明白善惡對錯。”
張皇后卻是嘆了口氣“你這是用要求圣人的標準來要求他啊。”
張鶴齡依舊毫不色變“若是太子賢德,未必不能成為圣人。”
唐朝的時候就把皇帝叫圣人,皇帝這個位置,也不是誰都能坐的,他是真的希望外甥能成為一個賢德之君。
張皇后見他這樣,也有些好笑“行了行了,既然如今太子已經知錯了,而且還博得了一個好名聲,也算你這番心思沒有白費。”
能得到這個結果,沒有走到第二步,張鶴齡自己心中也很慶幸,畢竟文官的那些攻擊也不是一般人能扛得住的,幸好大外甥沒有辜負他的期待。
太子的地位越發穩固,年歲也一日日漸長,一直到弘治十八年,這一年皇帝生了一場病,這場病來勢洶洶,皇帝差一點就去了,幸好張鶴齡當初的建議使得太醫院擴充了許多人才,皇帝這才熬了過去,但是也因此,皇帝的身體底子虛了不少。
因此皇帝心中便萌生了兩個想法。
一個是對于太醫院要多加重視,甚至要完善醫療人才的選拔和培養,另一方面就是想要給太子選妃。
沒錯,太子才十四周歲十五虛歲,就要給他選妃了。
對于這件事,張皇后有自己的想法,他對張鶴齡道“雖說是給太子選妃,但是底下選上來的人我到底不放心,鶴齡,此事還是要拜托你。”
張鶴齡有些驚訝,并不懂張皇后的意思。
老朱家選皇后經歷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項有效機制了,怎么會不放心呢
張皇后看自己這個榆木腦袋弟弟不明白自己的意思,有些懊惱,咬牙道“我的意思是,若是張家的遠親中有合適的,可以幫照兒挑揀幾個。”
一聽這話,張鶴齡一下子愣住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