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聽了這話也愣住了,畢竟他受的教育一直都是親上加親,哪里能知道骨血回流不利子嗣這種事兒。
“親上加親的事兒,怎會不利子嗣”太子有些好奇。
張鶴齡自然不能給他來個現代生物學講座,他就算是想他現在也都把知識都還給老師了,因此只能道“陸放翁與舅家表妹成婚多年無有子嗣,兩人和離之后,卻都兒孫滿堂,豈非正是這個道理。”
太子一聽這話,恍然大悟“他們二人無有子嗣,原來是因為骨血回流嗎”
張鶴齡點了點頭“正是如此。”
太子一下子覺得自己學到了很多知識,笑著對張鶴齡道“那既然如此,此事就算了吧。”
太子一開始也是想接著這個機會拉拔一下母家,但是既然舅舅不愿意,而且此事還會妨礙子嗣,那還是算了吧。
張鶴齡見太子松了口,便也不再多言,兩人之后又聊了點其他事兒,主要是張鶴齡讓太子最近讀書雖然要緊,還是要注意一下身體,太子也都一一應了。
等到時間差不多了,張鶴齡這才從東宮出來,先去乾清宮給皇帝告辭,然后便出宮回了家。
沒幾日,關于東宮要選妃的事情便已經傳的沸沸揚揚了,北直隸有資格選秀的人家也都先熱鬧了起來。
這倒也不怪他們激動,畢竟大多數皇后都是從北直隸周邊選進宮的。
而朝中的大臣們對這事兒也很重視,禮部那邊,連夜開始安排了起來,戶部作為輔助單位也跟著一起忙活了起來。
張鶴齡知道這第一批只是地方上的粗選,一共選五千人,然后由地方送到京城,等入了京才會細選,因此這第一道選秀,倒是不必著急,等這些人入了京再說。
圣令頒布下去,熱熱鬧鬧不到半年,五千個秀女就入京了。
張鶴齡在這個過程中也和這次負責驗選的太監搭上了關系,把太子的喜好透露了出去。
這些人都是機靈人,自然也明白接下來該如何做。
至于皇帝那邊,張鶴齡這段時間也是若有若無的暗示,告訴他太子活潑,若是太子妃選的太過文靜,只怕不利于東宮和睦。
皇帝也覺得這話在理,還和張鶴齡道,太子年幼,開沒開竅,該給他選個能說得上話的姑娘。
張鶴齡看著皇帝一心一意想要抱孫子的態度,一時間覺得有些好笑。
太子如今才多大,等過完年也就十六,若非皇帝一心要現在給太子選妃,他都想要攔著點了。
事情就這樣慢慢發展,等到一批又一批的淘汰下去,張鶴齡也在這個過程中前去看了一回秀女,發覺果然都是秀美端莊之人,不過性格還有些看不出來。
很快的,到了后妃驗選的時候,張皇后也終于要出山開始親自選兒媳婦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