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寢之地定了下來,先皇的謚號也定好了,是為孝宗敬皇帝,如此就只等著泰陵修好,就可以出殯下葬了。
這么一等,就等了四個月,一直到十月份的時候,泰陵終于修好,皇帝也終于可以出殯了。
原本經過了這段時間的消磨,張鶴齡本以為自己心中的悲痛之意應當消減了幾分,可是等到出殯當日,當他看著姐夫的梓宮被人抬出紫禁城,張鶴齡還是忍不住流下了眼淚,他也真切意識到,姐夫這次離開,就再也回不來了。
出殯的流程也都是張鶴齡安排的,按照慣例,四品以上官員,跟隨著新皇從大明門出,一路步行到德勝門,然后又換上馬匹,就這么一路哭著往泰陵而去,至于四品以下的官員,沒有送靈的資格,只需要在城外迎接即可。
就這么一路送靈至祭,一直等他們到了泰陵,將先皇安葬,又經過一系列繁瑣的禮節,這才奉著先皇的神位,回到了紫禁城。
等將神位再次請入幾筵殿,這次的喪禮才算是告一段落。
張鶴齡在一些列程序結束之后,便去了仁壽宮見張太后。
如今的張太后也已經上了徽號,是為慈壽皇太后。
她本人也從坤寧宮里搬了出來,入住了仁壽宮。
而皇帝的三個后宮,太子妃封了皇后,兩個太子良娣,沈氏封了賢妃,吳氏封了德妃。
張鶴齡到仁壽宮的時候,太后正在歇息,聽說她今兒一早,就起來給孝宗皇帝祈福念經,等到孝宗陵寢出宮的時候,又哭了一場,哭完之后飯都吃不下,最后還是跟前的宮女再三勸慰,這才歇下。
張鶴齡聽到皇后這般悲痛,也不忍旁人去打攪她歇息,只自己在偏殿里等著。
等了半個多時辰,太后這才起身,張鶴齡也得到了召見。
“既是早就來了,怎么不提前告訴我,竟就傻傻的等在外頭。”太后看著弟弟,還是一如既往的寵溺,言語間即便有嗔怪也并不真切。
張鶴齡勉強笑了笑“姐姐這幾日吃不好睡不好,今日好不容易歇下,我又怎么忍心打攪。”
一說這話,太后又不免落淚“先皇就這么去了,我這心里總覺得空落落的。”
張鶴齡見她落淚,又不免勸慰一番。
幸好經過這大半年的消磨,太后心中的悲痛之情,總算沒有當時那般厲害了,哭了一場之后,又很快止住了,然后又問起了今日出殯的情形。
張鶴齡細細的說了一遍,一點細節都不敢落下,太后聽完,這才欣慰的點了點頭“先皇在的時候,最看重照兒,如今照兒對他的身后事這般看重,先皇就算去了也能安心了。”
張鶴齡聽著這話一時間有些不知道該說什么。
原本先皇的意思是要薄葬,可是太后根本不許,她舍不得丈夫就這么凄凄涼涼的去了,最后還是張鶴齡從中轉圜,最后還是按照最基本的帝王喪葬處理了一下。
姐弟倆說了一會兒話的,太后又看著有些疲憊了,張鶴齡也不愿打擾她消息,便也告辭離開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