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兒,李東陽的心便沉了下去,既是如此,那也不至于完全開海啊,如今大明朝的海備能守得住這么長的海岸線嗎
“國公爺的想法是好的,只是海禁之策,國朝已經延續了一百多年,如今若是貿然打開,只怕也不合適。”
李東陽沒把話說透,但是張鶴齡又不是傻子,自然也知道他的隱含之意,因此他假裝煩惱的蹙著眉想了一會兒,終于道“不如先開一兩個市舶司實驗一下,若是能成,那便實行下去,若是不成就另說。”
李東陽沒想到他會這么說,微微挑眉,思索片刻,到底也沒敢把話應下“此事關系重大,我得回去好好思索一番。”
張鶴齡見他還是憂心忡忡,便也不逼迫他,只苦笑道“這也是我隨口一說,我不擔國事,不知輕重,或許有想的不周到的地方,最后到底如何,還得諸位相公決議。”
李東陽見他客氣,笑道“國公爺客氣了,國公爺能為國出謀劃策,如此便可稱之為大善了。”
兩人客客氣氣的告辭分別,張鶴齡將李東陽送出府,見著他坐上轎子走遠,這才回轉。
今日圖窮匕見,和李東陽漏了底,如今就得看看內閣那邊的態度了。
李東陽得了這個消息,竟也沒回府,直接讓人往劉健家去了。
他也不是個傻子,今日張鶴齡這番話,他猜測多半也是皇帝的意思,畢竟以張鶴齡這樣的城府,若是沒有皇帝支持,是絕不敢在自己面前說出此等大膽之言的。
再一想張鶴齡與東南那些大商關系密切,李東陽心中便越發憂慮了,張鶴齡此舉,到底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還是為了國家的利益呢
他現在有些分不清,但是不得不說,他的確有些被張鶴齡說服了。
李東陽進了劉府,直接就被人引入了書房,他進去時,劉健正在看書,見他來了,便放下手中書本,站起身迎接。
“賓之來了,快坐。”
李東陽拱了拱手,依禮坐下。
“這般急匆匆過來,賓之是打哪兒來啊”劉健與李東陽共事這么長時間,是最了解他的,今日他突然不打招呼就上門,劉健立刻意識到不簡單。
李東陽苦笑一聲,也不和劉健打哈哈,直接把自己在張家聽到的話和劉健說了一遍。
說完之后,劉健果然眉頭皺的死緊,低聲呢喃“竟是想要開海。”
這話也不知說的是張鶴齡還是正德皇帝。
李東陽見劉健仿佛有些不同意,不由道“若只是開一兩個口岸,倒也無妨。”
劉健搖了搖頭“不是口岸不口岸的問題,我只怕這事兒行的太過操切,反倒是壞了事。”
李東陽一聽這話愣住了“劉公也同意此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