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李用和從王家出來,整個人都是喜滋滋的。
他已經和老師約定好,過幾日就會遣官媒上門,到時候兩家的親事便可以大致定下來了。
李用和怕事情有變,一從老師家里出來,也沒先回家,而是直接去了自己之前就打聽好的一家官媒處。
他聽之前的鄰居張大娘說過,這個官媒最是嘴巧,人也好,給人說親從不胡說八道,在幾家官媒里名聲最好。
這一日他上門的時候,人家家里正在用飯,不過這位官媒倒是一點都不介意,招呼著他去了廂房說話,倒是把李用和搞得有些不好意思。
不過既然來了,那到底還是要說正事的,李用和便也將自己的情況大致都和官媒說了。
官媒聽聞李用和是官身,那位小娘子是舉人之女,而且兩家已經有意,便知道自己這趟差事是個好掙錢又輕松的,立刻笑著點頭“真真是天作之合啊,小官人請放心,這事兒就包在我老婆子身上了。”
李用和謝過之后付了說媒錢,又說事成之后還有重謝,這才匆匆從官媒家里出來了。
而官媒見他出手大方,更是一路將人送出了門子,看著他上了馬車離開,這才回轉,心里卻忍不住猜測,這位小官人如此年輕就有了官身,看來倒是個不簡單的人物,難道是哪家的衙內可是剛剛他又說父母雙亡,唔,還是得好好打聽一下他的底細。
李用和回到家之后,就開始準備起結婚的事兒。
他沒有父母幫忙張羅,便也只能自己嘗試著張羅了,首先是房子的問題,現在就得相看起來了,同時還有房子里的家具,只怕也得打新的,不過這兩樣都是長遠的事兒,目前還并不用太著急。
現在最要緊的,還得是準備好定親要用的東西。
李用和盤算了一下自己的身家,全部身家加起來,一共有一千五百多貫錢,勉強算是個中人之家。
而現在開封府一幢好一點的宅子,就得兩千貫上下,他手里這點錢,著實是買房都不夠,而且他還不能把錢都拿去買房,自己平日里的生產花銷總得剩點。
至于他的俸祿,年奉七十兩,換成錢就是七十貫上下,想拿這點錢養家,那是癡人說夢,還是得在副業上想辦法。
幸好北宋也不禁止官員做買賣,自己還能有一點騰挪的余地。
不過不管這點錢多么的緊張,該花還得花,尤其是成婚,有些錢是不能省的。
這般想著,李用和從積蓄中取出了五百貫,他也不懂如今的行情,先照著這錢準備著吧,要是后頭不夠了,再取就是了。
李用和準備好錢,就先回之前住的地方,聯系了之前的鄰居張大娘,想讓她幫著提點一二。
張大娘一聽說李用和成婚,也是高興的不成,立刻二話不說,帶著李用和去了坊市采買。
張大娘不是普通的平民,她年輕的時候,也曾在大戶人家里做過傭工,很是知道一些大戶人家的排場,因此在得知李用和想要稍微隆重一點的想法之后,她便也按照自己的印象,帶著李用和四處采買東西。
倆人忙活了好幾天,終于把要用的東西大致采買齊全了,同時官媒那邊也有了消息,可以上門求親了。
李用和心里又是緊張又是欣喜,張大娘見了也忍不住偷笑,并且叮囑他“原本定親要送上一對木雕的大雁,但是好的木雕難得,我記得小郎君弓馬不錯,或可去獵一對活雁,也是你的一片心意。”
李用和父親還在的時候,李家家庭貧困,因此當時李用和就曾自己造了弓箭,去郊野里打了些獵物販賣,這事兒張大娘是親眼見過的,所以如今才會有這個提議。
李用和也覺得這個主意不錯,立刻點頭“大娘考慮的很是,我記住了。”
之后他又請大娘用了一頓飯,感激她的幫助,送大娘回去的時候,又買了許多點心給她,大娘推拒著不要,但是李用和堅持要給,而且說這個是喜餅,大娘這才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