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榆也不贊成葉蘭去遙遠的偏遠地區,窮鄉僻里出刁民并不是一句空話,漂亮女知青不能保護自己,在惡劣的環境下非常危險,她前世見的多了去。
和平時人性善多惡少,但碰上一個惡,足以毀掉許多善。
畢竟被毀即100。
而且葉榆對于李偉印象很淺,葉蘭與他一起下鄉還真不如跟著自己,至少自己有實力護她安全,煮一鍋肉時,至少能讓葉蘭分喝小半碗肉湯。
大概吧
不是很有自信咳咳咳。
末尾,葉榆補了一句:“二姐也一樣,我倆可以一塊兒。”
葉紅軍和王來娣頓時覺得這個主意還不錯,姐妹在一起,有個照應,在燕京附近大隊,他們也能看顧著點兒。
若是能去她娘家更好。
王來娣出嫁前與娘家關系一般,可能因近香臭遠,遠香近臭,出嫁后反而還好些,春節也回過去好幾次。
她當下積極說:“我明個兒正好調休,去你們大伯三姑姑大姐夫那里問一問,看有沒有什么法子。”
葉紅軍父母已去世,他有兩個兄弟兩個姐姐,只是有個弟弟小時候因病去世,一個姐姐遠嫁較少來往,剩下一個哥哥和一個姐姐在京,逢年過節都會走一波。
當年葉紅軍的父親是比他級別還高的高級技工,葉紅軍兄弟倆技術都是跟老爺子學的,葉紅軍大哥比葉紅軍技術還高兩個級別,葉紅軍姐姐家環境更好。
而葉榆他們的姐姐葉杏,因性格溫柔、長得好看,又是中專生,畢業后去機電廠當干事,坐辦公室工作,她嫁的也不錯,丈夫是同廠工人,公公是廠主任,他們家的人脈更廣。
時下更講人情社會,多線并進,總能沾上知青辦。
“爸,媽,還是幫你找一找好人家。”葉蘭紅著臉聲音如蚊,讓人奇怪的是,態度似乎比剛才還要堅定。
葉蘭不好意思說,自己對于農村的印象最多也來自王來娣的老家,不是說那里很差,而是她最深刻的印象來自于三年時期,第一次見到死人,餓死的,還不止一個,已經成為她的童年陰影。
“行,明天我也順便問一下一大媽,細算一下,這兩年她也做了好些還不錯的媒。”王來娣不懂什么童年陰影,只當葉蘭非常不情愿下鄉,葉蘭差不多滿19歲了,真有合適人家,嫁人也合適。
燕京市每個胡同的每個大院都住有不少人家,每個院子都會投票選兩到四個大爺與大媽協助管理,協助街道辦事處管理大院,包括有什么消息及時通知各家各戶,通常都是德高望重者或熱心群眾中選。
一大媽正是他們院的管理員之一,她已退休,時間很閑,非常熱衷于院里的各類大小事情,其中包括做媒。
既然葉蘭堅決不下鄉,寧可嫁人,葉榆也不強求,作為姐妹,尊重她個人選擇,但她自己還是要下鄉的,轉而強調:“媽,姐不下鄉,但我還去想早一點找個好地方的。”
“行行行,忘不了你,你非要出去吃苦,我也攔不得你。”
王來娣也是服了,自家三個女兒,大女兒最讓人省心,性格溫柔,干事盡快,讀書后順利找到好的工作,嫁了個不錯的人家,嫁過去不到三年,已經生了兩個大胖小子;
剩下兩個女兒,一個戀家,原有的女婿飛了,還不知院里的七姑八婆要說些什么,一個又非要下鄉,才多大,心都飛了。
“媽,你真民主你真棒。”葉榆果斷哄人,得到白眼也不在乎。
今晚的家庭會議結束。
六七十年代娛樂少,大雜院又沒有通電,油燈費也貴,接下來的時間基本上都是睡覺,七、八點左右睡覺已成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