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榆送禮也不藏著掖著,背簍大敞著,讓人眼紅的坎肩“不經意間”掛了一小半在外面,大背簍里又是江米條,還有爐果冰糖,事實上除了江米條外,爐果和冰糖都比水果糖便宜,勝在冰糖能煮飯做菜。
并非她樂意當顯眼包,這是王來娣耳提面命的,村里人知道她送了什么禮,才會夸她們母女孝順,也對督促王姥爺王姥姥一大家子對她困難時能搭一把手。
雖然葉榆未必用得上就是了,但表王來娣孝心的事情也的確值得做。
這一路上路上遇見不少村民,葉榆對于他們的打招呼,也微笑或點頭回應,以至于讓人受寵若驚。
畢竟經過今天早上前村長一家一事后,大家在這個年輕漂亮的女知青面前不免有點心里發毛,也有早看王老二不順眼的村里人打心里佩服她,每次見面,都在心嘆這人的外表和戰斗力的反差真賊大。
也有幾個鼓起勇氣客氣搭話的:“葉同志這是去看姥姥姥爺吧喲,帶這么多好東西呀這坎肩可真厚實啊,棉布真新真軟。”
“少見多怪王來娣前兩年回娘家不也大包小包,這閨女雖然嫁的有點遠,還一直惦記娘家呢”
“狗剩叔可真有福氣,幾個女兒都是孝順的,兒子又為他生了好幾個孫子,這以后的福啊,怕是享不盡了,真讓人羨慕。”
“別說他家,你家那幾個小子也不差,下地干活絕對一把手。”
“哪有你說的那么厲害,他們懶著呢你不知道”
葉榆姥姥家距離知青點還挺遠,需要下坡再爬個山,路過不少戶炊煙裊裊人家,很多村民家里一眼能看到院子里面。
如此一來,名聲便很快宣揚出去,用不了一個晚上,等明兒個,村口隊長家的大黃狗指不定都知道了。
王姥爺家在村里家庭條件也算是不錯的,這從有親戚當村會計,女兒能嫁入城里也看出來,多虧王家枝繁葉茂。
他們家原本房子就挺大,王傳根的兩個兒子成親后,又在原地往東西方向擴建兩次,如今前院后院都大的不像話。
光是廚房便頂知青點小廚房的五倍以上,柴火堆積得老高了。
時下人講究多子多福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主要是社會生產力不夠的原因,生的多勞動力多,干的活多,只要兄弟不鬩墻內訌,日子過得也就會輕松許多。
王姥爺老倆口早知道葉榆來王家溝,因上工忙再加上不在一個組還沒見過,但家里人早議論開了。
王姥姥因生育過多明明比她家老頭子小,卻看起來更老些,一笑臉上盡是褶子,頭發花白且稀疏,但疏得光光整整,挽成一個小揪揪掛在后腦勺。
她瞇了瞇眼睛,評:“來娣家有三個閨女吧怎么大女兒二女兒都嫁了,剩下這個小女兒下鄉來地里刨食,一聽就知道是不得寵的,你們啊也別挨她太近。”
王姥爺拿著他的寶貝旱煙桿,吞云吐霧,雖不說話,但家里人都知老倆口一條心,王姥姥的話也是他的心聲。
葉榆昨天今天愣是沒遇見外家人,這才是主要原因。
只是在聽鄰居大爺遞過來的消息,說是他家外孫女背著一背簍的禮上門拜訪時,老倆口那個臉色變得奇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