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楊秀秀和趙春嬌終于把“真相”了解了七七八八,看葉榆的目光也變了,不再是那個有點冷的漂亮女知青,而是她們急缺的那個同伴貴人啊。
趙春嬌再也忍不住,邀請道:“葉榆同志,歡迎您去我們村做客。”
“葉榆同志,你喜歡吃辣椒嗎我來自蜀地錦城,從家里帶來了好些豆瓣醬干辣椒花椒粉,花椒都是山上野生的,我們那兒叫野山椒,這樣的野山椒在我們那兒有很多,吃完了還可以讓我爸媽寄過來,還有川枳殼、甘松、黃梔子等可以煮菜調味的,這些東西曬干了能存好久。”一直沉默的楊秀秀突然開口,能從一大串的話語中抓住重中之重,這位女知青同志看來也是個聰明人。
毫無疑問,葉榆瘋狂心動,腦子里自己開始自動回憶水煮魚、麻辣香鍋、泡椒鳳爪等口味很重的蜀菜系菜譜。
西南地區山多水多,動植物豐富,感覺自己真挑錯公社了。
“等等,等等,葉榆可是咱們村的人,趙同志李同志,不許你們這么誘惑她。”花菲菲這話有三分真,七分為了緩解沉悶氣氛的假,神色夸張。
劉杏花捂嘴笑附和:“對對對,而且有咱小榆的姥姥姥爺都在王家溝,否管你們肚子里有多少金剛鉆,她都舍不得離開王家溝,什么引誘啊都沒用。”
葉榆:就以王家溝親情來說,倒也不是不可能。
花菲菲三人扯住她衣袖:“你可不能命友誼。”
“對對對,”韓景和徐飛也狠狠點頭,“咱們是永遠的同伴。”
“深厚的革命友誼”葉榆掏了掏耳朵,“我們之間什么時候這么個玩意兒嗎”
“有啊”
超大聲。
熱鬧吃瓜的大人們還懂知青分配和公社有關,不是那么容易調離的。
哪怕真有人不懂,至少能讀懂氣氛,王家溝知青和紅旗大隊知青都是嘴角含笑,并不是真吵架而是在開玩笑呢。
小孩子卻不懂,著急叫著吵著“三海小溪的高手小姨是他們村的”、“不許不許,小姨不許離開”。
大人們更可樂了。
葉榆也不是很懂,她是什么時候這么受村里大人歡迎的而且,為什么全村的孩子都開始叫她小姨
有了這一段情景喜劇,楊秀秀和趙春嬌的心情也終于平靜下來,從一開始的哭紅了眼變成現在的笑出眼淚。
當然,她們的邀請絕對是真的,不止邀請葉榆,也邀請了韓景、徐飛、花菲菲。
楊秀秀口中與葉榆“換”調料的承諾自然也是真的,豆瓣醬、干辣椒、野山椒她真有,只是沒帶出來,川枳殼、甘松、黃梔子等調味品,得寫信讓家里人寄過來。
花菲菲仨個也和楊秀秀她們交流關于知青如何下鄉建設農村的話題,又把葉榆那天的話精簡改編說了一些。
楊秀秀她們看葉榆的小眼神更崇拜了,更遺憾沒有與她一塊兒下鄉,葉榆的名聲首次從王家溝撒向紅旗大隊。
有人在一起磕著叨著笑著鬧著,遇見坎兒或上下坡,有人伸手幫扶一把,去往平泉鎮上的山路頓時輕松起來。
還真有趕集的熱鬧。
以至于楊秀秀和趙春花到了鎮上,都不愿和葉榆四個分開,跟著王家溝的人去農副站上交年豬。
葉榆也不明白自己為什么出現在這兒的必要性,她是被花菲菲強拉過來的,美其名曰見證她艱苦奮斗的個人成就。
可尋思著花菲菲也沒喂豬多少天,現在都還不是主力,怎么就跟她個人成就掛上鉤還艱苦奮斗呢
只知道瞎用詞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