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葉榆和往常一樣上工。
隨著天氣越來越冷,地里的活越來越少,現在都只剩些邊邊角角收尾工作,很多老人和部分體弱的人干脆請假不出工,畢竟若是倒霉生病發燒花的錢受的罪可比在地里干活承擔多多了。
葉榆也不想和其他人去爭去搶那丁點兒工分,雜事賊多,費時不討好,還不如平日里多干體力活。
可惜請假因體力過于出眾大隊長沒同意,上工時間門加入磨洋工小分隊,瞇著眼睛悠閑地像是遛彎兒的大爺。
有時興致一起,和王大海他們一群小蘿卜頭爆蠶豆、烤麻雀。
蠶豆的收獲季節本來就在深秋季節,各家各戶上了新,還有的是小蘿卜頭們從地里拾秋得來,即隊里收蠶豆曬蠶豆時,他們跟在大人屁股后頭撿零碎。
每家每戶都有小孩兒,現在的糧食變量比五六十年代又有進步,對于這點邊邊碎碎,大家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葉榆和小孩兒、小孩兒的家人換來一些蠶豆,學著他們一樣升起火,把蠶豆丟了進去,不一會兒便開始滋滋滋作響,緊接著“砰”的一聲,蠶豆爆開花。
有點像過年放鞭炮。
小蘿卜頭們歡喜鼓掌,葉榆聞著這濃郁香味兒,迫不及待扒拉出來,丟到嘴里,焦焦的,無敵香。
麻雀也一樣。
簡單處理甚至不處理,把麻雀丟火里,熟了后滅掉火,檢出麻雀,把糊得厲害的地方去掉,內臟啥的也不要,只撕中間門的肉,一絲一個準兒。
聞起來噴香,嚼著其實有點腥,但在缺肉少油的當下,絕對是美食。
其他人看著葉榆他們爆蠶豆烤麻雀也心癢,不久也堆上了火,有的還拿花生出來燒,或者爆玉米花兒。
上工之地頓時成了美食之地,這讓大隊長他們哭笑不得,但也沒阻止,主要是現在這些工作都耽擱不了。
下工后,葉榆先回知青點。
今天的晚飯輪到花菲菲做,每到這一天,是其他三名知青最為期待的時候,因為花菲菲手藝好,花樣多,冬天也能玩出點與眾不同的特色來。
現在廚房里新添了一個鐵鍋,共兩口鍋。
一口用來蒸饅頭,不是純粹的白面,面粉里摻了不少紅薯粉玉米粉黃豆粉,再添一點點白糖,蒸出的軟乎乎饅頭自帶淡淡甜味;另一口鍋煮先煎魚,正面反面煎得焦黃,泛出肉香氣兒,再點一個小蔥拌豆腐。
葉榆一口魚肉一口雜糧餅,再一口豆腐一口辣白菜。
有肉有糧有菜,這樣悠哉閑哉的日子,當神仙都不換。
晚飯后,葉榆在三人欲言又止的目光下,出了門。
目標直指南山。
又過了一段時間門,天色漸暗,韓景他們有點擔心,因為往日下工后去狩獵,葉榆通常都趕在天黑以前回來。
有時甚至讓人懷疑她不過是出門轉了一圈,野兔野雞便撞在她手上,這樣的運氣這樣的手段,可真讓人饞壞了。
今天這個點卻還沒回來。
“可能是冬天黑得更早這和她十天前回來時間門差不多。”
正當花菲菲等人猜測和擔憂時,外面隱隱約約傳來很多人說話的聲音。
三人忙出了院子。
聲音似乎從山下傳上來的,一個聲音特別清亮的童音叫:“野豬,野豬,小姨逮住一頭野豬啦”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