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王家溝的“凹”地形不同,紅旗大隊是一個平寫的“山”字。
即背靠大山,面前一片平坦。
紅旗大隊距離隔壁鎮其實更近,但一開始因背靠山被劃分到平泉公社范圍內,又因它相對“富裕”,平泉公社更是舍不得丟手,假如是拖公社后腿的那幾個生產隊,指不定能丟多遠有多遠。
葉榆他們一靠近紅旗大隊,先看見的是山前那一片相當廣闊的土地。
王家溝山的夾縫土地其實也不算小,但哪怕加上坡地,面積之和竟然也比不上紅旗大隊的上好土地數量的分之一。
而且紅旗大隊的土地不像是王家溝那樣被山坡樹林溪溝割裂,而且連成一片,看起來相當壯觀,也更好播種、收獲、管理。
這也是王家溝斥巨資和人情購買一些機械產品的緣故。
這么看來,紅旗大隊長丁向松絕對是一個有遠見的大隊長。
現在正值冬閑季節,也不是完全冬閑,但地里活計少。
穿過良田與良田間的阡陌小道,一排紅墻黑瓦的平房出現在眼前。
這便是紅旗大隊的村社。
和王家溝村社一樣,紅旗大隊村社前面也有大面積空地,只是前者村社空空蕩蕩,主要作用是開村會和曬糧食,后者村社平壩上停著一輛奪人眼球的拖拉機。
這樣一臺拖拉機,在耕地、犁田、播種、施肥等多個方面都能發揮巨大作用,大幅度減少人力消耗。
為了不讓拖拉機日曬雨淋,紅旗生產隊為其搭建一個簡陋的大棚。
此時,許多紅旗大隊的村民把這個大棚圍了起來,一個個面露擔憂,正中大隊長丁向松正在和一個身著軍大衣的老年人交談。
葉榆四個大活人靠近時,才有幾個本地人發現他們。
“你們是”
“我們是王家溝的知青,來探望知青楊秀秀和趙春嬌。”
也有人上一次在農副站門口碰見過他們,對他們印象很深。
尤其是葉榆。
彼此間竊竊私語:“看到沒有,長得最標志的就是上次單手劈暈野豬的那個。”
葉榆:
手和腳都分不清了嗎流言傳播一直在刷新認知。
“知青們都在知青點呢,丁小七,你帶他們過去。”大隊長也聽到這邊動靜,但此時沒空也沒心情招待他們,點了一個人為他們帶路,也有一點點監督的意思。
丁小七站了出來,是個十來歲的半大少年,對于拖拉機興趣正濃,被叫離開自然不愿意,不情不愿寫在臉上。
韓景也瞅了一眼拖拉機,好奇問:“你們這是在修拖拉機嗎找到問題了嗎發動機還是柴油機”
丁小七只知道拖拉機叫拖拉機,可不知什么打洞雞菜油機,但他村里唯一一位因在部隊待過一段時間懂點兒機械知識的丁爺爺那里聽到過這兩個詞。
當即興奮指著韓景,道:“他會,他會,他會修拖拉機”
這一下子,全村的人目光齊刷刷看了過來,喲,這竹竿小伙子人不可貌相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