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家的人脈可能是四人當中最廣的,過去他從來不在意這些,如今一思考,每年正月期間門,家里來拜年的親戚朋友是真多,爺爺的多是老戰友,而他媽的朋友比他爸都多。
此事且再議。
花菲菲問及趙春嬌他們近況,趙春嬌和一個性格相對外向的何知青搶著回答,比剛開始強些。
一因紅旗大隊村民們對知青的態度近日有所轉變,這還托了他們王家溝知青的福,雙方關系有所緩解,但不可避免還是有被打上外來者標簽;二因他們的身體和心理也在逐漸適應生產隊,平衡城市與鄉下間門的落差,也開始思考出路。
例如,如果真無法回程,能不能讓家里人托關系在當地找一個松快的工作,比如鎮上政府部門和幾個小廠。
趙春嬌的家庭條件不說多好,還真有在鎮上有半個她爸的熟人,此法適用于她,正在聯系當中。
家里沒有關系的人也不再頹廢,他們都有在嘗試寫文投稿,得知徐飛和花菲菲的文章已出版,連忙恭喜,也很羨慕,忙拿出自己的文章請教。
彼此又是激動交流一番。
然后,趙秀秀他們領著四位客人在紅旗大隊轉悠一圈,這一路不止有小孩跟著他們,路上遇見村人也是友好打招呼。
葉榆來紅旗村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與趙秀秀他們交換調料及食物相關,此外,紅旗村相對富裕,村民們每年分得的口糧也多,指不定能交換一些。
關于這個目的,原本還需要思考一下怎么找到突破口。
但因有了一開始村社的表現,葉榆他們在紅旗大隊比趙春嬌幾個還要更受歡迎,稍微一開口,立刻收獲多條信息,上門拜訪幾戶人家,交換了不少糧食。
主要還是紅薯、土豆、玉米、大豆等,此外還有白菜、雞蛋、面粉,四個大背簍里面裝得滿滿當當。
收獲滿滿。
紅旗大隊有榨油機,葉榆索性把換來的大豆全部榨油,油多一些,各類美食菜譜也能更豐富一些。
榨油機在村社,他們又見到丁隊長。
丁隊長非常熱心地親自幫忙動手,末了還沒有收他們的付費豆餅,多次試圖和葉榆拉近關系。
目的也知道,為了他們村的寶貝拖拉機,多她即多一個幫手。
在葉榆眼中,紅旗大隊現在儼然是她的糧倉之一,自然不反對。
丁隊長又說他和鎮上技術員關系不錯,可以幫葉榆問一下那邊招新技術員嗎這職位不是誰都能干,指不定還有真路子,至少當個臨時工不難。
“不。”葉榆一口拒絕,她下鄉可不是為了過上集體宿舍的生活。
丁隊長他們有所不解,韓景出來打哈哈:“葉榆同志是自動報名下鄉建設農村的一員,她更樂意為農村服務。”
聽到這話的人肅然起敬起來,他們差點忘了,知青中可是有不少的有志之士。
殊不知這是韓景說話最心虛的一次,和葉榆待久了,他們四個誰不知道,葉榆下鄉的目的是山里的獵物和地里的糧食啊但她確實也給身邊的人帶來很多幸運,不經意間門讓王家溝越來越好。
這么一想,底氣也補足兩分。
丁隊長傲氣雖然傲氣了點,但很會做人,比趙春嬌他們更多了成年人的市儈,隱隱地捧了韓景、徐飛、花菲菲一把,獲得他們好感。
葉榆自然也在其中,不過因經歷豐富看出他的意圖,對于這種拉近手段,顯得有點油鹽不進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