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秀還在好奇葉榆為什么知道這個,紅旗大隊兩個男知青聞言,忙問李秀秀關于篝火晚會的事兒。
“”
李秀秀性格靦腆內斂,平日里的好姐妹趙春嬌和花菲菲一樣在路上,她在眾人好奇的圍觀目光下不免緊張,牙齒打顫,艱難憋了一句圍著火堆唱歌跳舞的話出來。
還是葉榆幫忙補充,畢竟這件事因她而起,未來信息大爆炸,人總是在無知無覺中吸收很多五花八門有用沒用的知識:“類似于過去元宵燈節的一種慶祝聚會,人們圍著篝火吃吃喝喝、唱歌跳舞、摔跤射箭。”
又再舉了幾個例子:“除了集體舞蹈,還可以小品相聲故事,或者玩一些游戲,諸如擊鼓傳花、蘿卜蹲之類等等。”
篝火晚會重要的不在于節目形式,而重在于熱鬧的氛圍。
沒有人不好奇或者曾經好奇山的那邊是什么,王家溝人也一樣,知青讓他們更多了解這個世界的一角,這個篝火晚會也挺有意思,有人建議他們也搞一個。
不在形式,只是單純玩一玩。
有人也嫌幼稚,還說游戲是小孩們玩的,但葉榆覺得嘛,他們大概率和葉紅軍一樣口嫌正直,真玩起來,勝負心指不定比山娃娃們更強。
先來一個“擊鼓傳花”。
人們可以選擇玩或者圍觀,葉榆本來想要圍觀,但作為建議提出者,被迫加入,所謂的被迫是烤土豆或紅薯賄賂。
也不是不行,除夕在家里玩了一次,來王家溝也高低再整一次。
與剛重生回來相比,葉榆變了不少,除了執著吃外,也挺貪玩的。
村里還當中有鼓,是張木匠做給他孫子的玩具,有這樣一位技藝精湛的木工爺爺,他的童年一定比其他小孩更幸福。
鼓聲很有激情地被咚咚咚敲響,心臟也蹦蹦蹦跳了起來,碎布扎的花朵傳到一個人手里,又像是燙手山芋一樣扔給剩下一個人,生怕它停留自己懷中。
第一朵花丟到婦女干部白云嬸懷里,這很幸運,因為玩游戲需要熱場的人,有一個好的開頭會更順利。
而白云不是個害羞的,也不怕這種名場面,當下落落大方唱了一首紅梅贊,這歌在王家溝已經屬于老少皆宜的曲目,一下子從單人唱變為集體大合唱。
這開了一個好頭。
很多人拿了花,哪怕不會其它節目,至少有紅梅贊或者團結就是力量打底,也越來越多的人敢加入這個游戲。
當然,也有其它個性化表演。
韓景表演了軍體拳,獲得一致好評;徐飛則是帶著豐富的情感朗誦紅色詩歌,不是很接地氣,但他的文青人設算是徹底揭不下來,不過,他本來也是名典型文青。
沒有人能把花朵扔到葉榆懷里,主要是打鼓的人反應速度比她慢太多,但在很多人的鼓掌下,她也隨大流表演一個。
不是唱歌,也不是村民以為的武術表演,只簡單純粹地講了一個冷到北極的冷笑話,冷到全場靜默那一種。
“”
“哈哈哈”韓景的尬笑打破靜默,他一邊尬笑,一邊鼓掌。
其他人也像是被喚醒,尷尬地一模一樣,笑的大聲,就是不及眼底。
冷笑話最有趣的不在于笑話本身,而是聽到笑話后,人們的反應,雖然與預設的無語不同,但也很有意思。
葉榆彎了彎眼睛,露出一個滿意的微笑,不到半分鐘的節目結束了。
游戲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