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隊長的建議是局部試種,這樣并不會浪費耕地,承擔的風險也少,等出了成果以后,再擴種其它坡地。
而計劃決定后,更重要的問題是種什么、樹苗從哪里來、如何種。
王家溝祖祖輩輩沒有種果樹是他們不想嗎主要還是缺少技術,種植果樹并不是口中說說那么簡單。
好在現在是新社會,他們不懂,但他們可以求助其他人。
大隊長沉吟了下,又說:“鎮上的人懂得也不多。”
主要還是北方的整體環境并不太適合種果樹,或者說種植需要精心培育,像是燕京的四個院里就有石榴、葡萄、杏樹這些,可在過去,這些院子住的也非尋常人家。
知青的人脈關系網在這個時候就充分體現出來。
徐飛他們那兒是有果園的,紅旗隊李秀秀他們家鄉山多水多也一樣,花菲菲距離江南水鄉不遠,韓景自己不懂,但他不是有兩個發小在南邊兒。
“呃”葉榆也想到葉春蘭,指不定她寄的信也到了。
大隊長謝謝四位知青為王家溝做出的貢獻,他也會把這件事上報到公社,請求公社與農副站人員的幫忙。
現在正是春天,適合春耕之計,看能不能尋到一些樹種,若是錯過春耕,只能等秋季再種,且以北方的寒冷天氣,明顯是春天更適合種植,不需要熬寒冬。
事不宜遲,六人當日出發。
是的,六人。
除了葉榆、花菲菲、韓景、徐飛四個,還有大隊長與白云嫂。
葉榆本想和昨天一樣偷下懶,但被幾人硬拽著著一塊兒出發。
這個時候,韓景不藏私教村里小伙子開拖拉機的好處來了,即便他和葉榆不在,拖拉機耕地也能持續。
公社社長和公社干部對于王家溝上訪一事已司空見慣。
公社副社長與大隊長王志明本來就是戰友,否則當年不可能力排眾議支持王志明擔任王家溝大隊長,并且給予諸多方便。
有熟人好辦事。
在公社社長和干部們還在思考時,副社長第一個表示支持。
但問題是即便叫來農副站的人,他們也變不出樹苗來,讓人驚喜的是農副站有位來自南方陳姓技術員可以技術,但插扦育苗對于他來說也過高了。
果然,果樹苗還是得往南方使勁兒。
平泉鎮唯一能夠跨省的運輸是郵局,很明顯,郵局不適合。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