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車輛稀少,四輪子車到哪兒都是焦點。
卡車路過時,不論男女老少,很難不抬頭瞅一眼。
駕駛室坐著的司機與人們印象中的司機差別很大,不僅年輕,還是位女性,因此更加引人注目。
即便隔著玻璃窗,葉榆也能感受到諸多目光打量,各種各樣的討論聲不自覺入耳。
讓人啼笑皆非的是討論最多的不是司機很年輕,竟還是“司機為什么是個女人”、“女人怎么能開車”。
當然,也有一些“她行我也行”、“婦女能頂半邊天”、“明個兒我也報名當司機去”的羨慕與向往,像是引發傳統思想與新思想的碰撞。
以上都罷,葉榆很不理解為什么總有一些人會無緣無故仇視她到怒火升天,嘴巴比公共廁所的糞坑還臭。
下意識加速,甩了個尾巴,留給那些人一農煙又臟又臭的汽車尾氣,或者,轉彎時刻意不避某個水坑,飛出無數泥點,甚至飛到某些人扒拉扒拉的嘴巴里。
她果然小心眼呢。
貨車在農副站門口停下。
可能因卡車緣故,農副站的干部誤以為他們是上面來檢查的某領導,一開始就很熱情招待他們,還泡了一大壺今年新上的春茶,備來一些瓜子與花生。
直到韓景從懷里掏出幾封介紹信,他們才知剛剛犯了一個烏龍。
但這泡好的茶水根本收不回去,拿出的瓜子花生也不好再端回去。
況且韓景已經在剛才短暫的過程中,與農副站干部干事們混了個四、五分熟,社牛果然在哪里都能夠吃香。
至于葉榆邊喝茶邊嗑著花生,再圍觀韓景和農副站干部的交流。
“王家溝哪個王家溝”
韓景被這話問的摸不清頭腦,他不由反問:“冀北省平泉鎮王家溝生產隊,你們還知道其它王家溝嗎”
還真有。
讓韓景哭笑不得的是,與紅旗大隊的改名一樣,有些地區生產隊的改名還真因在報紙上看見這個名字不錯,像是冀南省也出現兩個新的王家溝生產隊。
得知他們來自報紙上的王家溝,農副站干部變得比剛開始還熱情如火。
這大概就是名村效應。
他們希望自己能沾一點王家溝知青的名聲,最好和燕京市那個贊助他們“工農一家親”的機械廠一樣,還說要和王家溝生產隊建立跨省友誼,以后多寫信聯系。
當然,有這個初步印象后,韓景一說目的,農副站干部非常樂意解答,不止幫忙開介紹信,還準備派一個技術員為他們帶路。
而為了這個帶路名額,農副站駐守的幾個技術員還唇槍舌戰爭搶了一番。
他們倒不一定是是為了與王家溝知青接觸,畢竟最有名的徐飛和花菲菲不在,他們主要是為了坐一坐大卡車。
最后,一個姓杜的果樹種植技術員勝利,條件是分享更多的果樹種植技術,她還有一本滿滿的日記可供他們抄寫。
但今天天色不早,行程只能挪到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