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們實在不明白人人羨慕的老師為什么會混到人人喊打的地步,項老爺子歐老爺子他們不敢接近,但對于和善愛笑且又是大夫的林老爺子,好感一下子上升。
這可是醫生
他們村連個赤腳大夫都沒有,距離平泉鎮又遠,很多人過去正是因疾病而丟掉性命或者落下殘疾。
沒有人不盼著村里能多一個大夫,不管他是什么成份,何況林老爺子濟世救人,也沒干什么傷天害理的事情。
村人們因林老爺子這個突破口,對于額外增加的七人也不是那么難以接受。
現在還面臨個問題,林老爺子他們今晚住哪兒,以后住哪兒。
村社社長有說對黑五類不能太照顧,牛棚之類的就不錯。
可他們村牛驢數量不多,牛棚也不大,肯定住不了七人,哪怕他們擠一擠,把牛啊驢啊當孩子的財叔肯定不干。
“不如豬圈”
他們今年的養豬指標增加,豬圈有擴張,且因隊里新建了磚窯,修得豬圈不僅寬敞,比很多人家里的房子還結實保暖,只是味道可能有點難受,聽上去也不太好聽。
挺適合。
韓景又建議他們今晚住知青點,明天再搬,大隊長一口拍定下來。
沒有人尋求林老爺子他們的意見,林老爺子他們更不貪求居住環境有多好,黑五類即原罪,能夠不漏風不漏雨已經足夠,去年寒冬陸陸續續離開的人實在嚇到他們了。
此外,還有分糧問題。
去年,作為第一批主動報名下鄉知青,葉榆、花菲菲、韓景、徐飛四個有免費分得口糧,當然,葉榆后來“偶然”獵得野豬兩次,分給村人們。
比起四位知青分得的口糧,村民們還是贏麻了,對于葉榆經常上南山打獵,花菲菲他們也跟著的事情,自然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甚至于期盼下次獵野豬什么時候。
如今,張青黛、謝丹紅、郝連山三個也算比較早下鄉的知青,依舊有優待,但不是免費得到一整年的口糧,而是按人頭每個50斤左右的免費福利,更多的就歸于借,需要他們折算人民幣換或者年末糧食來還。
三人當中就謝丹紅的家庭條件好一些,出錢補,其他兩人只能補一部分,剩下的打個欠條。
另外七人都純屬于借,必須得還,且借的糧還非常有限。
村民們提到分糧都很肉疼,畢竟王家溝的產量就那么多,這些人多分一點,每家每戶都少一點。
這個時候說什么都不合適。
偏偏郝連山從來不是個會看眼色的,很是低情商,見到全是土豆紅薯,嫌棄抱怨兩句,問能不能換一點其他,又說起自己曾經吃過什么。
“”
不等他說完,他平地摔了個大馬趴。
村里們都笑了起來,剛才凝固的空氣一掃而空,花菲菲、韓景、徐飛哪怕沒親眼目睹,也能猜到怎么回事,雖然這樣形容有點不厚道,但真是好事一件。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