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初看著白紙上那幾個狗刨般的墨字,忍不住把頭側開。
“我才五歲”李長安惱羞成怒。
五歲小孩會寫字就已經很厲害了,武惠妃都夸她天生聰慧呢,放在后世,五歲才剛上幼兒園中班,能把字認全的都沒幾個。
沈初鄙夷“你是真五歲嗎”
“我以前沒用毛筆寫過字,剛開始用毛筆寫字丑一點正常,我回去就好好練字。”李長安轉移話題,“我們現在先說正事。”
“先說做官,老師你覺得你自己是阿諛奉承之人嗎”李長安問沈初。
沈初搖頭。
他但凡有一點會鉆營的本事,也不至于年過四十還只是一個熬資歷熬上來的副教授了。甚至愁得老友都想盡辦法給他塞了一個李長安這樣會來事的學生讓他試試有一個潤滑劑在他和領導中間能不能讓他再往上升一升。
學歷還不如他的同年進學校的老師都已經是教授了,他卻在副教授位子上一待就是十二年。只是先前他并不在意這些,有份工作能糊口就行,工資多少職稱高低都無所謂,可如今他想做官報民就不得不考慮鉆營了。
“走武惠妃的路子的人沒有一個不擅長阿諛奉承的,老師和他們不是一類人。”李長安也知道自己老師是什么性格。
“老師應當走清臣路線,清正廉潔,剛正不阿。”
邊說著,李長安邊動筆在白紙上寫下了幾行字。
清臣養成計劃
學生姓名沈初
指導老師李長安
沈初看了看一臉嚴肅的李長安,又低頭看了眼桌面上的白紙黑字。
李長安最終還是沒抵過沈初想要把她揍一頓的威脅視線,她輕聲抱怨著“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手上卻很誠實的把老師和學生的名字放回了它們原本應該在的地方去。
李長安的計劃倒是不復雜。
第一步就是兩個字,營銷。給沈初營銷名氣,讓他有一個響亮的好名聲。好名聲在大唐有多重要呢陳子昂千金買琴而后當市摔碎,白居易詩出而洛陽紙貴,李白為天上謫仙人,有才華到他們這個地步都還要營銷名氣,不會營銷名氣的杜甫一輩子都沒能在大唐留下什么名號,得一直等到宋朝他的才華才被后人發現。
在大唐想做官的兩條路背后有人、名氣夠大。也只有這兩種人能考上科舉,或許張九齡當宰相的時候還能有一小點沒靠山的人能考上進士,但是現在李林甫當上了宰相,沒靠山的人根本考不上進士,名氣足夠大也不行,當然,才華更是最不重要的小事。
畢竟李林甫是排擠人才到能說出“野無遺賢”這種話的真小人。李長安能知道這回事,還是她寫過關于杜甫的論文杜甫也參加了那場考試,沒考中,因為“野無遺賢”。
多諷刺,詩圣都不算賢才了。
李長安還順便又了解了一點李林甫的“才華”,發現這位宰相有一個外號叫做“弄獐宰相”,來源是李林甫給人寫祝詞的時候把“弄璋之慶”寫成了“弄獐之慶”,璋是寶玉,獐是野生動物,而且這種寫錯字和認錯字的事情李林甫還不止做過一次,這位才華“遠超”杜甫的宰相連字都認不全。
不過名氣倒是可以掩蓋一些東西。比如李長安實際上是打算走后門把沈初塞進去的,但是她又不能讓別人看出來沈初是走了后門才考上科舉的,所以名氣就是最好的掩蓋方式。
她知道李林甫根本不在乎名氣大小,可別人不知道啊。沈初名氣大考上科舉,別人也只會以為他是憑借自己的才華考上的,沈初一路順風順水青云直上,別人也只會以為沈初名氣大受到上官的賞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