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食堂內擺放著數十張桌子。
一邁入食堂,喧囂聲幾乎要把陳老三二人耳膜給沖炸了。
廳中每一個人都在說話,因為吵鬧,所以要扯著嗓子才能讓身邊人聽到自己的話,又因為人人都扯著嗓子,聲音匯聚起來便如道道驚雷一般。
陳老三二人打了個哆嗦,下意識就往后縮了縮。寧行去早已習慣了這樣的聲音,招手示意陳老三二人跟著他走。
寧行觀察了一下隊伍的長短選了一列最短的隊伍排隊。
終于排到了他們,寧行教著陳老三二人將手中的竹片遞給一個廚娘,陳老三顫顫巍巍將手中竹片遞了出去。
廚娘手中拿著一個鐵夾,只見她將竹片放在鐵夾中輕輕一夾,竹片上便多了一個月牙豁口。
然后她身側負責打飯的廚娘便端出一碗飯來,下面是粟,上面則是一勺青菜,還能看到幾片薄薄的肉片。
寧行領著二人又往右走,第二個廚娘身側放著一個大桶,一手拿碗一手拿長勺,一勺湯正好能盛滿一碗,每碗湯里都飄著幾片蛋花。
最后再從第三個廚娘手中領筷子和勺子,這就打完飯了。
陳老三二人看著手里的飯已經是嘴巴張的比雞蛋還大了。
“這樣好的飯竟是不要錢給咱們吃的”陳婆子面上浮現如夢似幻的表情。
“這都是李娘子好心看不得百姓受苦。”寧行驕傲道。
這樣的好菜好飯,放在尋常百姓家中也得是逢年過節才能吃到的好飯食了。
陳老三喝了口湯,兩行老淚瞬間順著他滿是皺紋的赤色臉龐上滾落下來“這湯是咸湯啊”
鹽這樣貴的好東西,李娘子竟然舍得往湯里放。
盡管還未見過李長安,可陳老三已經在腦中虛構出了李長安的形象。
一定是一位慈眉善目的大善人
正在縣衙中一手拿著毛筆,一手拿著草稿紙列算式的李長安連打了兩個阿嚏。
她吸吸鼻子,抬頭狐疑左右看了兩眼。
莫非李泌已經發現了玉溪縣人口流失嚴重,在背后破口大罵自己不成
李長安思索了一會兒,覺得李泌還是有道德的,應該不會背后罵自己。
再說了,這些百姓也不是她拿刀架在他們脖子上逼他們到漳縣來的嘛。老百姓自愿來,漳縣縣衙只是給予了一點小小的幫助罷了。
思及此處,李長安接著低頭算著這一段時間的漳縣gd增長。
居民消費大大增加,一方面是居民數量增多,另一方面則是漳縣百姓收入途徑增加賺的錢多了消費意愿就自然就強烈了。
這一點最直觀的反應就是她名下的幾個肉鋪銷售額日益增多。
現在整個漳縣幾乎家家戶戶養雞鴨。雞和鴨實在是好東西,雞能吃肉還能下蛋,鴨能吃肉鴨絨還能塞進衣服里保暖,最重要的是雞鴨的養成周期短,比起需要以年為單位飼養的豬羊和根本舍不得的牛馬驢來說,雞鴨幾個月就能養大一批,還不用費心喂食,綜合比較下來簡直就是最好的肉類來源。
企業投資也增加了不少,縣里的鋪子多了,下面村子里村合作社規模也擴大了許多。
另外就是縣衙購買部分漳縣的府庫中已經堆滿了糧食銅錢和布帛,有錢就要花出去,在李長安的提議下,漳縣縣衙正在進行重新修建,所用的磚石是統一向磚窯購買的。
修建水渠和水庫挖出來的那些土也不能浪費,李長安就組織人手就近設立磚窯,燒磚技術在唐朝已經完全成熟了,正好能將挖出來的土全都燒成磚。
既處理了建筑廢料,又創造了新的就業崗位和生產產品,一舉三得。
唯一薄弱的部分就是凈出口了,目前漳縣向其他州府販賣的貨物都還是依靠制糖工坊衍生出來的貨物。不過這個不急,等再發展兩年,漳縣自己生產的東西夠用了自然就會往外賣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