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安接到李隆基的命令后看向來傳信的小宦官“我知道了。”
倒是不意外。
李隆基可太愛熱鬧了,平日喜歡親自帶著梨園弟子奏樂歌舞,如今看到這邊有新奇事想要湊近了看熱鬧再正常不過。
于是李長安又讓吹嗩吶打鼓的樂師更加賣力地吹起來,舞獅的也要拿出壓箱底的本事。
哄好了老頭,老頭賞賜少不了。
這下離得便近了,李隆基負手站在窗前,側耳聽著樂聲。
竟然忍不住跟著哼起了調子。
“這曲實在是俗。”李隆基笑了笑,“不過倒也有些大俗即大雅的意味。”
李隆基的音律造詣極高,聽著外面這嗩吶聲混合著鼓聲演奏的百鳥朝鳳曲,見獵心喜。
便吩咐內侍將他平日用的鼓搬上來,攏了袖子,手中持著鼓槌,跟著節律敲了起來。
一曲罷,李隆基將鼓槌隨意一拋,已經有婢女施好了帕子盛在一旁等候,李隆基拿起帕子隨手擦了擦自己額上的汗,神清氣爽。
“好曲調,乍一聽大俗,細品卻是大雅。讓壽安公主和新科狀元上來,朕要問一問這是何人做的曲。”
李隆基看了一眼桌案上還未批完的奏折,便覺得厭煩,索性不去看了,轉而全新沉浸在新得的樂曲中。
左右不過是些哪個官員犯了錯,哪地糧食歉收這樣的小事,年年月月日日都是這些小事,無趣極了。
李長安和沈初很快便被內侍帶了上來,李隆基定睛一看,指著李長安手中抱著的小獅子頭哈哈大笑。
“朕說那舞獅群中怎么有一個舞得那樣丑,原來是你鉆進去渾水摸魚了。”
他沒有斥責李長安不務正業,畢竟李隆基自己興致起來也喜歡和梨園弟子混作一處奏樂歌舞。
“阿爺竟然笑兒,哪有自家大人笑自家女兒的道理”李長安臉瞬間就鼓了起來,像包子一樣。
李隆基爽朗大笑“你舞得不好,還不許旁人說了不成”
李長安吐吐舌頭,做了個鬼臉。
李隆基又看向沈初“好你個狀元郎,當日殿試朕還向高將軍夸你沉穩,卻不承想你那日的沉穩竟是裝出來的。”
“金榜題名日,人生大喜時。臣高中狀元,喜不自勝,難免失態。”沈初不卑不亢道。
李隆基這才意外多看了沈初兩眼,不過也僅僅是多看了兩眼。
一個八品的小監察御史,芝麻粒兒大小的小官,還不值得李隆基記住他。
或許在許多年后他要是有本事爬到正四品的御史中丞,李隆基才會愿意分一點視線給他。
“你這曲子是何人所譜”李隆基又看向李長安。
李長安想了想“是兒在外修道時聽到鄉民所奏,便找他們記下了調子,這些百姓也只說是他們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喜樂,至于作曲者誰,早已無從尋覓了。”
李隆基也只能作罷,轉而指著大鼓道“朕親奏一回,你聽聽可有錯。”
說著話,李隆基已經又拿起了鼓槌,開始按照他方才記下的曲調敲了起來。
不得不說李隆基的記性很好,只是聽過了一遍,李隆基就將曲調記住了。
一曲罷,李隆基微微喘息,頭上已經出了汗,他將鼓槌扔給宦官,扭頭看向李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