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船只編隊全都派出去后,李長安又開始拉著顏真卿一起做災民重建規劃。
“老師,朝廷撥了多少糧草”李長安詢問顏真卿。
這關乎她后續的規劃,目前從荊州運到洛陽城內的糧食只有一萬石,洪水泛濫還不知要多長時間才能退下去。
李長安詢問了有經驗的老人,開元八年也是發了一場這么大的洪水,足足半個月洪水才開始往下退。
只是洪水退去才是這場災難的第一步,饑餓才是最大的問題。
洛陽城內倒是不缺糧食,畢竟洛陽有大唐最大的糧倉,只是含嘉倉中的糧食屬于戰略儲備,一場普通水災還不足以讓朝廷開含嘉倉放糧。
要是只從洛陽城市場上購買糧食,一時半會兒糧食的儲量倒是足夠,只是需求大,糧食少,短時間內糧價必定高昂。
而糧食價貴就必然會引起土地兼并。
這些災民地里種的糧食和家里藏的糧食全都被一場洪水沖得干干凈凈,他們沒有糧食能吃,若是有些先見之明的百姓,或許還會把銅錢埋在地下藏著,沒有被洪水沖走,還能再買一些糧食填飽一家人肚子。
可大部分百姓都不具備抵御風險的能力,他們每年到手的錢和糧食堪堪只夠養活全家人一年,遇到天災人禍,就會破產,沒有錢沒有糧食,但是全家老小還等著吃飯。
怎么辦
答案是賣地。
世家大族有糧食,他們的糧倉建在最安全的地方,而且他們為了風險也不會把所有的糧食都放在一個地方,而是分散在不同族人手里,一旦需要就可以由主支出面從其他地方調糧食過來。
想要糧食,那就拿土地來換,土地不夠了,那就賣兒鬻女。世家有糧食,他們需要土地,需要奴婢。
總之,世家大族有的是辦法把這些災民骨頭縫里的最后一滴油也給榨干凈。
顏真卿顯然比李長安更清楚這些世家大族的德行,他眉宇間掛上了深深的無奈“伊川縣戶籍上只有一萬三千戶,共四萬二千三百余人,朝廷只發了夠這些人吃半個月的賑災糧食。”
“父皇可曾下旨減免稅賦”李長安又問。
“沒有。”顏真卿低聲道。
他似乎想說些什么,卻又礙于身份不能說出口。最終,顏真卿還是什么都沒說。
李長安沉默了片刻,開口道“父皇有意明年改年號,應當會減免百姓稅賦。”
李隆基如今還沒有到那種喪心病狂壓榨百姓的地步,李長安記得沈初給她說過改年號會減免百姓稅賦。
“這也不夠。”顏真卿表情好看了一點,但依然很嚴肅。
李長安笑了笑道“無礙,我有辦法。”
“不能只靠公主施粥,一人之力或可解一日之困,卻不能解一世之困。”顏真卿還以為李長安要一直施粥,他對此表現出了十分的不贊同。
顏真卿并不是不通時政的書呆子,相反,他有著足夠高的治理地方本事,所以他才會表示出不贊成。
國庫尚且承擔不了這些災民一年所需,難道李長安一人就能養活數萬災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