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相視一笑。
日食在古代被視為不祥征兆,甚至比地動、洪水、旱災都要不詳。
“老師編一句歌謠”李長安肚子里的壞水咕咕嚕嚕冒。
讖言有多重要呢
隋末一句“楊花落、李花開”,隋煬帝因此殺了多少個姓李的重臣,瓦崗寨的李密就是因此讖言獲罪,本朝高祖也是因此被一逼再逼,最后造反。
而且更重要的是,這個讖言成真了。
楊家不再是天子家,如今的天子,姓李,也的確是楊花落、李花開。
作為應讖言的一方,唐朝對讖言更加避諱,更何況當朝天子還篤信道教,立志修道,對這種事情必定會更加畏懼。讖言、巫蠱,這屬于是李隆基除了兒子之外最為忌憚的東西了。
說起來還得謝謝李林甫,李長安還是想起來日后李林甫用巫蠱陷害過太子,這才觸類旁通想出來這個壞主意。
沈初微笑,溫聲道“七月七月,日落李林中。這句如何”
李長安立刻就察覺出了其中的鋒芒。
日落李林中。這個日,指的是什么呢
帝王是日,洛陽也是日。
李林就很明顯了,能靠近帝王這個“日”,還能插手洛陽這個“日”,又一眼就能看出和“李林”扯上關系的人,除了當朝右相李林甫之外還能有誰呢
而且本來讖言這東西,相信的人自然會為它千方百計找證據。
“那就麻煩老師想辦法讓這個歌謠在天寶元年七月之前傳遍長安了。”李長安心情放松了許多。
至于這句歌謠要怎么從民間傳入高高在上的帝王耳中李長安相信,太子不會放過這個能打擊李林甫的機會。
畢竟在未來登基后差一點就將李林甫從棺材里拖出來鞭尸以解心頭之恨的唐肅宗李亨,現在的太子李嶼,他才是最痛恨李林甫的人。
李長安和沈初相視一笑。
比起自己勞心勞力還不一定能有多大的成效,果然還是狗咬狗的好戲更有意思。
讓太子和李林甫兩個人撕去吧,等他們鷸蚌相爭之日,就是她漁翁得利之時。
“若是父皇想不起來洛陽里面也帶一個陽,倒是可以讓玉環不經意間提一句。”李長安又道。
隨后卻嘆息了一聲。
“楊家人一大半都已經搬到長安了,往后玉環必定會先扶持楊家人,這也是難免的事情。”李長安嘟囔著。
當然這里的楊家人指的還不是楊國忠,楊國忠和楊玉環雖然都姓楊也都是出身弘農楊氏,但是血緣已經差了十萬八千里了。
楊玉環雖然父母早亡,只能跟著叔父生活,可她叔父楊玄璬任河南府士曹,從小也是富貴人家,這才能將她養得熟讀詩書,精通音律,擅長數算。
以至于楊國忠,他的舅舅雖然是張易之,可他一點光沾不上不說還要受連累。他從小在市井中長大,流里流氣,年紀一把了,也沒有尋到好妻子,最終娶妓女為妻,血緣和楊玉環遠的不能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