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張九齡不太明白李長安為什么要修襄陽城的城墻。
在張九齡看來應當拿錢在山南東道境內興修水利,防止未來幾年有洪澇災害才合適。
修城墻襄陽城位于大唐腹地,若是敵人都達到了襄陽,豈不是說明洛陽長安都淪陷了
如今國力尚盛,這怎么可能呢。
李長安卻只是幽幽嘆息了一聲“防患于未然嘛而且上年已經下了大雨,今年應當不會再有洪澇雪災了。”
畢竟萬一李隆基有個什么騷操作,洛陽真守不住了,那就真得守襄陽了。雖說李長安覺得洛陽在她手中經營幾年就能變成她的洛陽,可大唐畢竟還是李隆基的大唐,李隆基腦子一抽還真不一定能弄出什么事來,畢竟歷史上他的腦子就是那么抽。
方案一就是守住洛陽,兩都守住一都,她名正言順在洛陽舉旗收復天下。方案二,若是洛陽守不住,那就守襄陽,再伺機光復兩京,只是這樣戰線就不得不被拉得更長了。
至于今年沒有大雨大雪,李長安還真不是亂說。
沈初牌天氣預報告訴她天寶元年,是冬無冰。
張九齡聽著李長安語氣堅定,也就沒有再說什么,畢竟他是輔佐李長安,到底還是李長安說了算。
“再招募郡兵,剿匪。先招收五千郡兵,而后再招幾萬的臨時兵”李長安又提了一項。
如今府兵制已經廢除了,募兵制實行,監察使雖然不能如節度使那么光明正大建立屬于自己的軍隊,可借著剿匪的名頭招募幾千郡兵再加上一兩萬不在編內的臨時兵也不算僭越。
“臨時兵”張九齡又聽到一個他不明白的新詞。
李長安理直氣壯“這部分人不用上報朝廷,因為臨時兵只是我們目前需要剿滅的盜匪過多,郡中原有的軍隊不夠用所以臨時花錢招募的將士,并不是正式的將士。”
張九齡看著李長安,眼神中滿是迷茫。
招兵還有臨時兵一說嗎
或許是李長安太過理直氣壯,所以最后張九齡也沒有再說什么只是應了下來。
該說的事情都說完了,李長安這才離開賀知章的府邸,張九齡沒有離開,他是來拜訪老友,自然要好好暢聊一番。
在旁人看來,只是喜歡和詩人交朋友的壽安公主來拜訪詩壇名宿賀知章,卻恰好碰上賀知章招待舊友,所以沒過多長時間就識趣離開了,而張九齡,與老友相聚,則是從早待到晚,一直到宵禁之前半個時辰,才離開賀知章府上。
這個旁人,特指小心眼的李林甫派來跟蹤張九齡的人,直到張九齡返回驛館,此人才不再尾隨張九齡,三繞兩繞,身影沒入平康坊右相府中。
張九齡并沒有在長安待多長時間,他的舊友除了一個賀知章,其他的老友都被貶到了地方上,長安中的新面孔都是李林甫提拔上來的人,張九齡看著便心生厭惡。
李隆基也沒有再召張九齡入宮,只是給張九齡賜下了流水一樣的賞賜來表示看重。
第三天,張九齡就帶著新的任命離開了長安城,連一件賞賜都沒有帶走,依舊是一人一馬一書童。
李隆基得知后也只是嘆了口氣,吩咐人將那些賞賜送到襄陽監察使府。
二月末,李白請求辭官云游天下,圣人應允,賜金放還。
李長安沈初與賀知章商量了一番,打算辦一個宴席為李白送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