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兵馬布防輿圖,大唐頂尖軍事機密,有能力拿到這份輿圖者整個大唐一共三個人,皇帝、宰相、兵部尚書,這兒的宰相還特指中書令,也就是右相,左相都只有在兵部查看的資格沒有拿走查看的資格。
雖名為輿圖,可實則除了地圖之外,還有配套的一系列闡釋資料。哪里有山川河流,哪里有道路驛站,哪里有糧倉城關,甚至各處兵馬布防數量這是大唐最頂尖的一份軍事資料。
舉個例子,安祿山造反,走到半路上出現了兩條岔路,一條路通往長安城,一條路通往荊州,都是西南方向的道路,他該往哪走大軍走的路可和他平日到長安城送禮走的那條路不一樣,自己走,走驛道就行了,大軍走,走驛道就完了。
驛道連通所有的城池,從范陽到長安沿途數百座城池,一座座城池打下來三年都過去了,勤王的軍隊早就到長安城了他還才還沒走完三分之一的路。
當然,安祿山這種壞東西不是心血來潮忽然造反,他準備那么多年造反肯定已經先把從范陽到長安的行軍道給摸清楚了,走錯了路的概率不大。
但是,安祿山也頂多就是摸清楚從范陽到長安該走那條路,他打下長安城之后還要再打其他城池,造反不是只打下長安城就算成功了。
他打下長安城之后還要再攻打其他城池,那問題再次擺到了他面前,要打下華陰郡該走那條路要打下順化郡要走那條路
當然,安祿山可以派探子去先查明道路,然后一來一回就能耽誤十天半個月。
探完路了,新的問題又來了。華陰郡有多少人口有多少駐兵城墻多高多厚里面有沒有修建糧倉,能撐多長時間
不知道這些都不知道那你打算派多少大軍去攻打華陰,派兵少了打不下來,派兵多了本來同時能攻打六個地方,現在為了保險起見一次只能攻打三個地方,效率直接下降一半。
李長安深吸一口氣,目光如炬看向了李岫“如今兵部那份輿圖是哪來的”
李岫輕描淡寫“那份是假的,里面標注十處有六處都是錯的。”
好家伙,好家伙。
這是期末考試給圈了重點,但是重點里面一大半都是假重點的啊。
不對,應該更嚴重一點,應該是好不容易找到了老師留下的重點,以為自己的高等數學考試有救了,結果一翻開書面發現這份重點是十萬個冷笑話。
設想一下,安祿山打到長安了,李隆基翻開輿圖一看,嘿,往西跑二百里就能跑到下一個關卡,那兒有三萬守軍,可以保護他一路入蜀。
李隆基就開始按照輿圖上的路線逃跑,跑著跑著發現二百里路怎么都跑不完,好不容易火燒屁股日夜兼程跑了五百里路,累的口干舌燥心想終于有大軍保護他了,結果一抬頭發現他的三萬大軍變成了三百大軍
還有安祿山,好不容易打進了長安城心想終于能對著輿圖享受一把情報壓制的癮了。嗯,這座城池里面有糧倉,守軍兩萬,咱們就派三萬大兵去攻打吧,糧食不用多帶了,打下城池之后直接開倉放糧就行。
結果三萬大軍面對著對面的兩千軍隊和連塊磚頭都沒有的“糧倉”沉默,只能張開嘴試圖喝點西北風填飽肚子
“真缺德啊。”李長安忍不住脫口而出。
又轉念一想,李林甫嘛,都遺臭萬年的奸相了,他不缺德才是怪事呢。
還得是李林甫了解李隆基和安祿山啊,不動手則已,一動手就從背后捅了這兩個人兩刀。
李長安唏噓片刻,只能“無奈”收下了這份天下兵馬布防輿圖。
唉,不是她不愿意把這份絕密資料放回去,實在是她沒有進兵部的權限啊。
李林甫果然心胸狹窄,只有他冤枉別人的份,沒有別人能冤枉他的事情。
為了做實造反的罪名,他可真是用心良苦。
李長安倒不擔心自己手中的這份輿圖是不是真圖,如今李家這僅存的小貓三兩只都在她手中,李岫也不會冒著真死一回的風險給她一份假輿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