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下以為將軍應當先請命去對抗哥舒翰或者王忠嗣。”
史思明挑眉:“說來聽聽。”
史思明知道安祿山屬意他回援河北去平定河北諸郡叛亂,他是叛軍一把手,去平定后方再合適不過了。
比起威名赫赫的王忠嗣和哥舒翰,后起之秀的李光弼還有那一群他沒聽過名字的小將似乎也更好欺負一些。柿子要撿軟的捏,史思明原本已經打算回援河北了。
李岫早已理順了思路,他給出了一個史思明無法拒絕的理由:“將軍認為安祿山如今身體如何?”
“倘若安祿山暴死,那咱們范陽軍又該聽誰的呢?”
史思明高高揚起了眉毛,抬抬下巴:“你接著說下去。”
“安祿山稱帝后死,則必定立他的兒子為新帝。將軍難道愿意聽從那幾個廢物的命令嗎?安祿山稱帝前死,則將軍威望最重,便理當由將軍統領范陽君臣,成就大業。”李岫一顆心砰砰跳,他牢記著自己收到的密信。
壽安公主說這樣就能讓他報父仇,能讓他有殺安祿山的機會。
李岫信了。
史思明看了眼李岫,他相信李岫,李岫和安祿山有父仇,自然會盡心竭力為他考慮。
而史思明又恰好有那么一些自己的野心,安祿山想當皇帝,他也想當皇帝,可皇帝只能有一個。
最終,史思明緩緩道:“你說的對。”
第一日,史思明便主動找到了安祿山提出要去抗擊哥舒翰,安祿山固然略有些詫異,可最終也被史思明勸動了,把史思明留在了長安城,另派手下大將田承嗣回援河北。
又派薛嵩去守潼關,他手下的大將之中薛嵩性格最為沉穩,只要占據潼關牢牢死守,就算是王忠嗣親自領軍也別想攻進來!
李長安得知安祿山派去守潼關的人選后嘴角抽了抽。
不得不說,安祿山比李隆基會用人多了,潼關那地方的確需要一個做事沉穩能夠守關的大將鎮守,薛嵩也的確是一個十分合適的人選。
奈何有些人一開始就是錯的。
李長安派人把王忠嗣找了過來,委婉表達了自己的意見:“阿兄不用著急攻打陜郡了,到了陜郡之后,你只要隔三差五派三五千人去轉兩圈就行,不用真打起來。”
“為何?”已經加班加點制定好作戰計劃的王忠嗣有些無措,“就算暫時沒有攻打長安城的打算,可咱們要收復長安城,早晚也得從潼關而入啊。”
李長安目光游移:“安祿山派去守潼關的大將名叫薛嵩。”
“薛嵩,我聽說過他的名字,是安祿山手下的一員猛將。”王忠嗣皺眉,他研究過安祿山手下各個將領的作戰風格。
此人倒有些麻煩,叛軍手下將領多出身胡人,作戰風格莽撞激進,容易沖動,王忠嗣擅長對付這樣的將領,如薛嵩這般作戰穩扎穩打的將領反而讓他覺得有些扎手。
“……那是樊寧的大兄。”李長安道。
王忠嗣:“啊?”!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