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臨光聽著愛卿這個愛稱耳尖微微一紅:“文學乃是天下人之事,為一家所私才是可惜,臣家族并無敝帚自珍之心,《昭明文選》為天下人共有,其余藏書也當為天下人共有。”
《昭明文選》是大唐科舉必讀書目,的確是讀書人人手一本。
“……何況殿下對臣還有救命之恩,大恩大德無以為報,藏書不過是身外之物罷了。”蕭臨光輕聲道。
李長安心想,這說話也太好聽了,什么叫忠臣,主君一開口他就先給主君找好一系列名正言順理由,把東西雙手奉上,這就是忠臣啊。
分明是她看上了蕭家藏書,在蕭臨光嘴里一轉,就成了藏書本就是天下人共有,本就該天下人共享了,連功勞都不要,怕擔上“挾恩自重”的帽子,還扯出來一件莫須有的救命之恩。
難怪李隆基的那么多任宰相之中就蕭嵩全身而退,后人也都爭氣呢。
蕭臨光幽怨道:“是真有救命之恩,臣十三歲時被盜匪所掠,是殿下帶兵剿匪將臣從賊窩中救出,臣才能有今日。”
就是李長安那時候趕時間,他又嚇懵了,沒來及打招呼罷了。后來他阿爺還帶他登門拜訪過,只是李長安只顧著跟他阿爺商量合作,沒注意到他而已……后來他阿爺去世,他守了三年孝,出了孝期就拜托王忠嗣把他舉薦給公主,這才有了長安街頭楊國忠挑釁,公主巾幗救美。
“救命之恩,以書相許。”
李長安爽朗拍拍蕭臨光的肩膀,眨眨眼:“也不失為一樁美談。”
蕭臨光輕嘆了一聲,覺得自己想要以身相許的大業依然遙遙無期。李長安說到做到,不過三日就把嚴莊和高尚連帶其余數千叛軍一起“押”往太原,打出的旗號是安祿山手下的謀士愿意為大唐勸降太原叛軍。
只是安祿山手下的賊子品行不端,出爾反爾,半路上趁著看守將士睡著帶著叛軍跑路了。
太女大怒,下令太原附近郡縣調撥軍隊追捕叛軍。
此事一出,不少和李長安不對付的人暗地里看這個新上任太女的笑話。
被叛軍背刺了吧,活該。
太原王氏就盤踞在太原,因此周遭不少官員都姓王,聽說叛軍叛逃之后也不慌不忙,只打發了幾個衙役去裝裝樣子。
直到太原王氏祖宅和祖宗祠堂被一把火燒了,人財盡失,這些人就立刻笑不出聲了。
三日后,郡望緊挨著太原的趙郡李家也被搶了,祖宅和祖宗祠堂依然被一把火燒了。
嚴莊和高尚所帶領的叛軍都是精銳騎兵,弓馬嫻熟,一大部分都是胡人出身,連漢話都聽不懂,更別提畏懼什么五姓七望了。
本來就是匪,披上了一層叛軍的殼子也成不了好人。匪,都是要錢不要命的狠人,五姓七望最富裕,雖說在郡望當地有一些家丁護衛,可那些護衛平日只負責保護紈绔,欺壓佃戶,欺弱怕強,對付百姓足夠了,可對上叛軍根本就不是叛軍精銳一合之敵。
在叛軍看來,這些世家就是肥羊,一群家里堆滿了金子的肥羊住在一起,搶起來連路都不用走,三兩步一家,七八丈一戶,隨便欺負。
抵抗都可笑極了。
叛軍拿出了一個月打到洛陽城的行軍速度,仗著弓馬嫻熟,搶完了就跑。被搶的世家有心報信給姻親,可惜他們傳信的速度根本比不上叛軍行軍的速度。
博陵郡和清河郡分別在趙郡南北,也挨著趙郡,嚴莊和高尚商量了一下干脆兵分兩路,一南一北分開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