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李隆基這么忌憚皇子和大臣勾結呢,咱們大唐臣子政變流程也太熟練了吧。
尤其是李林甫還一邊頭頂頂著明晃晃的“李隆基親信,皇黨”詞條,一邊掏出了一條行之有效能把李隆基踹下去的政變方案。
這誰能看清你李林甫到底是忠臣還是奸臣啊。
“張九齡和嚴挺之輸的不冤。”武則天笑了,客觀評價,“下伐上,應當機立斷,不動則以,一動手就要速戰速決。”
先前嚴挺之那套方案屬于典型文人思維,要先占據大義再徐徐圖之,走的是她當初登基的路子,卻沒有看到她能徐徐圖之的前提是她是母,以母廢子理所應當。可女對父,妹對兄,公主對皇帝,天然就不會占據大義,倒不如雷霆之變,效仿玄武門之變,先坐上皇位再談能不能坐穩。
李世民也點頭表示了贊同,該動手的時候就該當機立斷,夜長夢多,拖拖拉拉反而會造成麻煩。
“這個李林甫倒是不蠢。”
武則天嘴里評價著李林甫,眼睛卻盯著光幕上李長安的身影,滿是贊賞。
一個合格君王必備的本事就是知人善用。臣子的善惡,是旁人用來評價臣子的標準,而不能是帝王用來評價能不能用一個臣子的標準。
李長安喜歡正直的張九齡,卻也能利用不正直且站在李隆基那邊的李林甫,這才是帝王心術。
不愧是她的好曾孫女。
【第四集——公主定北平南,安賊叛亂起始】
光幕上接連播放《年幼稚嫩的小公主到達了朔方》《略有謀算的公主開始剿匪》《文韜武略的壽安公主進入回紇》《戰無不勝的少年名將一戰成名》。
李世民眉飛色舞,大聲贊賞:“不愧是朕的玄孫女,有朕之風!”
又側頭看向坐在身側的平陽昭公主:“阿姊當年在戰場上亦是如此所向披靡。”
平陽昭公主坐在椅上,安靜看著光幕上手持長槍沖入戰場的女郎,眼神中滿是追憶。
這個和她當年一樣活潑的玄孫輩小公主,和她自己的身影似乎在記憶中交疊在了一起。
“我喜歡她。”平陽昭公主撫摸著自己手掌上的薄繭。
那些人說公主不能帶兵。
她帶兵了,還打了一場又一場勝
仗,打下大片關中之地,守衛太原老家腹地,所鎮守之關因她而更名為娘子關。
平陽昭公主驕傲看著光幕上李長安在戰場上橫沖直撞的身影,重復道:“我喜歡她。”
李長安曾經拿“高祖之平陽昭公主”的例子來說服李隆基將她派往邊關,她是李長安的前有古人。
如今她也看到了自己的后有來者。
前有古人,后亦有來者。
光幕上正在播放李長安與蕭喚君臣相得的畫面。
【……“唉,日后我還要多仰仗將軍提點呢,我視將軍如腹心,何必如此多禮。”李長安面上滿是真誠。】
“君臣相得,本該如此。”李世民興高采烈,“不愧是朕之血脈,和朕真是一模一樣啊。”
君臣上下一心,大唐才能蒸蒸日上。雖然李隆基這幾年做的那些糟心事讓李世民憤怒極了,可只要下一任帝王能夠及時撥亂反正,大唐就還能接著強盛。
光幕中李長安走向了書桌,拿出一本書開始奮筆疾書。
“真是好學,此子類朕。”李世民越看越滿意,指著李長安向眾人炫耀。
直到下一刻,鏡頭聚焦于桌案上。
《三句話讓臣子為我效死》
李世民的笑聲戛然而止。
下一刻,鏡頭轉向擺放在桌面上的其他幾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