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染認真地點了點頭,道,“你說的對,運作這個園區對我來說是有點不容易,畢竟是在馬來,我還在讀書,對我來說是遠了點,還麻煩,明年初要種植棉花,現在就要快速處理掉所有的橡膠樹,平整土地
,加肥土壤,時間已經很急,要不是阿宴哥認識當地的人,又有經驗,就是雇人怕都是兩眼抓瞎。”
“但麻煩是麻煩,要認真搞種植園,那里是最好的地方啊,地價便宜,勞動力易找也不貴,還有當地的手續,其實只要熟悉起來,都有既定的流程,除了開頭難,想必后面都會順起來。我算過產值,不說作為我們紡織業的源頭產業,可以保證我們自己的生產原材料,就是單獨當作種植園運作,這樣過上個十年,投入那部分的資金就能回收過來了。”
許亦紡大概是沒想到林染會說出這些話來。
他默了一會兒,就笑道“是這樣,我也是看中了那片園區。阿染,”
他大拇指慢慢摩挲著咖啡杯,道,“我知道林叔志并不在發展什么種植園,現代的印染廠,更別說紡紗廠。種植園的主意應該是江宴提出來的吧但他并不是搞生產的人,他志在船運或者買賣,我猜想,他這個種植園原本買下就是為了哄你,拿到手里放上一陣,你或者林叔有興趣,就種上棉花,若是沒有興趣,就改裝一下,轉賣出去,就能賺上一筆,是不是”
林染看著他,突然嫣然一笑,道“那許大少特地來找我,也是為了這個種植園來的嗎”
許亦紡的確是為了這個種植園來的。
他來了南洋已經兩個月。
當初下決心來是為了林染,但他是事業心重的人,追求林染是沒了希望,那肯定要把種植園的事解決掉。
但這段時間他逛了很多園子。
各種條件合適,園場主肯賣,價錢也合適的卻沒幾個。
這個橡膠園他還是跟南洋華人商會一位制衣廠老板吃飯時聽說的,一聽說就動了心,特地去看了一圈,卻被告知剛剛已經出售了,也是一位年輕的華人老板買了送給未婚妻哄她開心的。
再一打聽,竟是江宴買了送給林染的。
他神色晦澀不明,道“是。”
因為種植園的事,他已經推遲了回港的日期。
但農歷年前他是必須回去的。
來回一趟不易。
他希望快速解決這件事,再做好后續安排再離開。
那能買下林染和江宴的這個園子肯定是最好的。
他去看過園子,他們已經砍了所有橡膠樹,鏟了樹根,在做園區土地平整工程。
這些天每天都有上百的農民在園區上工。
如果是他自己聯系,短時間內的確未必做得到。
不是他沒有這個能力。
而是這是個陌生的國度,和當地的語言都不通。
林染看了他一會兒,然后就拿了一沓資料出來,認認真真地跟他介紹了園區現在的情況,最后拿了一個預算表出來,道“許大少,我也不瞞你,這個園子我花了兩萬美金買了下來,然后另外花了五千美金請江宴幫我承辦所有買賣手續,雇傭當地工人幫我平整園區,這個,”
她拿了幾份雇傭合同出來,每個合同都是中文,
英文和馬來語一式三份,道,“我不會馬來語,英文也不算好到對每個法律細節都毫無障礙,所以就連合同都專門請了人給我每種語言都寫了一份,雖然花了很多錢,但至少心安。”
其實也沒花很多錢。
她直接找來當地的馬來語雇傭合同,然后請孫老師曲老師幫忙,一起弄了英文和中文的合同,再根據中英文對馬來語的原版合同做了修改,曲老師和孫老師都是南洋出生長大,中英文馬來語都會。
他們當然不會收她很多錢,還是她堅持,只收了幾頓飯錢的。
林染很認真的給他介紹了針對園子的所有合同和計劃,現在進行的工程和后續的工程,道“許大少,你看這些計劃,都是我點燈熬夜一個字一個字寫出來的,查資料,花錢請本地人核對信息,再花錢請行家評估可行性,修改,這才再請人開工。”
“我知道別人可能覺得我拿了這個園子也不知道能種出什么來,但我是認認真真要做好這個種植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