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么躺在這里呀”
小童眼神清澈,滿是不解“哥哥,你有手有腳,不能躺在這里不勞動哦。吃完這個饅頭去找活干吧,娘親說,只要肯賣力氣,人人都能吃飽飯了。”
那個白面饅頭被子苓小心收好,放進儲物袋中,保存至今。
第二次游歷,天下四分五裂,狼煙四起。
子苓隨著逃難的人群一路奔走,同行的阿婆見他孤身一人,又是個身材瘦弱的少年郎,心有不忍,對他諸多照料。
阿婆的大兒子憨厚老實,小兒子卻狡詐奸滑,可亂世之中恰是小兒子有能力護住兄長與母親,也讓母親有余力去幫助一個陌生的少年。
在子苓的暗中幫助下,一行人有驚無險地逃到了當時一位實力強勁的諸侯的地盤。
阿婆年歲已高,剛松下一口氣便病倒了,為了能有更多銀兩買藥材救治母親,小兒子設計搭上貴人,將子苓獻給了當地一位好龍陽的官員換來白銀千兩。
子苓一時不察喝了帶有迷藥的茶水,醒來便在那位肥頭大耳的官員屋內,他招來本命劍,用劍鞘將官員打暈,抹去記憶,想回去找那小兒子要個說法,站在院內隔著窗戶瞧見他跪在母親床前,一邊重重磕頭罵自己背信棄義,一邊求母親喝下大夫開的湯藥。
那千兩白銀,一部分被用來給阿婆治病,一部分被用來添置家產,給大兒子娶妻生子,更多的則是放在了終生未娶的小兒子手中,由他開了一家善民堂,收留因戰亂而無家可歸的孤兒。
子苓駐足觀望許久,悄無聲息地離開了。
第三次游歷,十年饑荒。
子苓御劍飛行,隨處降落在一個村子旁,被當地村民當做仙人膜拜,乞求他降下甘霖,賜予食糧。
修仙者雖有神通,卻無法阻止凡間大旱,子苓心軟,用靈力化雨滋潤這一方土地,得來眾人叩拜。
可靈力終有盡時,凡間靈力稀薄,子苓用盡體內靈力,碾碎身邊所有靈石,最后面對眾人哀求目光,卻再也沒辦法降下一滴甘霖。
他滿是歉意,為自己無法回應眾人的期待而感到內疚自責,抬眸,卻被那一雙雙滿是仇恨的眼睛怔在原地。
“他是假仙人是騙子他收了我們那么多貢品,收了那么多香火祭拜,卻連一滴雨都降不下來”
男人的痛罵、女子的哀怨、孩童的哭喊夾雜在一起,天旋地轉。
子苓聽到自己的聲音響起“我是修仙者我體內的靈力可化為雨水。”
他被鐵鏈鎖住雙臂,被放置在破廟的高臺之上,每日每夜,都有人端著碗排隊停留在他身前。
仙人的血肉是取之不盡的。
有人咒罵,有人譏笑,可更多人放下一個缺了口的破碗,匍匐在地,給他重重磕了三個響頭。
食其肉,啖其血。
后來,一個尋常的午后,天邊傳來一聲悶雷。
麻木的人群被這聲音驚醒,恍若大夢一場,紛紛拋下手中捧著的血碗,朝莊稼地的方向跑去。
雨來了。
旱災過去,歲豐年稔,再沒有人來過這處破廟。
百年后,有小童來此探險,面對祖祖輩輩傳聞不可靠近、內有妖仙的廟宇,搜尋半晌,也只瞧見高臺上一根粗大的鐵鏈,和高臺下一只缺了一個口子的破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