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朗再忙,也沒有忘了帶著綿綿去學校報到。
原本粟朗還是打算送綿綿去市區上小學的,實在不行,縣城的小學也行。
但他看好了房子,都要定下來了,他爸媽不愿意去市里住。
家里裝修得那么好,在家里粟忠國可以繼續干他的修鞋工作,錢春紅可以在廠里幫忙。
到了市區,人生地不熟,他們又沒有工作,粟朗又需要忙公司的事情,他們不想去。
綿綿也不想去市里上學。
她現在不缺朋友了,她的朋友都在家里,她就想在家附近上學,每天上完學回家,還能和小朋友們玩很多游戲。
粟朗去和平鎮小學里看了一下,里面老師大部分都很認真負責。
而且小學的知識不難,就是學校里教不好,回家他也可以單獨輔導妹妹,粟朗覺得現在讓妹妹在家里上學也沒關系。
其實按照正常入學年齡來算,綿綿還要差一歲。七歲是規定入學年齡。
不過現在家里都按虛歲算,村里的學校也不問那么多,看著個子差不多,交上學費,學校就收了。
粟朗帶綿綿去學校報名時,來報名的孩子還不少呢。
小孩子們不懂上學是什么,大家一看,你上學,我也上學,然后就笑著喊“我們可以一起上學啦”
覺得上學就像平時玩游戲一樣,大家都一起,沒什么差別。
誰知道第一天上學大家就知道了,學生要坐在凳子上一節課不能動,上廁所、玩游戲只有課間十分鐘,上課要是隨便下座位,老師會批評。
綿綿是班里表現最好的小朋友,乖乖地坐在第二排中間的位置上,雙手疊放在桌子上,背挺得直直的,說不動就不動。
雖然上課老師教的東西她都會了,但她是要做班里第一名的好學生,不能讓老師批評她。
綿綿的年紀太小了,不然以她現在會的知識,上小學三年級都能跟得上。
粟朗和她說,就算老師教得都會,也要聽,養成課上認真聽講的習慣。
現在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等到高年級聽課,在課堂上很容易跑神。
到那時候,課程的學習難度增加,又不認真聽,成績很容易下來。
秋天很快過去,北方的冬天到來了。
綿綿的教室里特別的冷,沒有暖氣,也沒有空調,生爐子不安全,學校也沒有爐子,所以小朋友們只能生扛。
綿綿每天都要穿厚厚的棉襖,還有劉天叔叔給她帶回來的漂亮紅圍巾,再戴上露指手套,寫字都不會冷啦。
所以在別的小朋友覺得特別冷的時候,綿綿在教室里還能認真學習。
劉天擺攤的生意越來越大,現在準備在市里盤個店,因為市里要規劃市場了,把所有擺攤的都聚集到一個地方。
劉天原本也覺得進市場租攤位費錢,不如擺攤來得自由。
粟朗卻知道未來的發展,擺攤現在一時可以,但等市場規劃起來,市里就會嚴管擺攤的人,到時候他們的生意就不像現在這么好做了。
他建議劉天最好買個攤位或者租個長期的,以后不會虧。
劉天三人一商量,買比租劃算,直接買了三個。
他們決定得早,還能挑好位置。
現在在規劃市場內擺攤,人流量更大,他們的生意也更紅火了。
劉天三人很感謝粟朗,因此批發回來的日常百貨,經常拿來送給粟朗一家,其中綿綿的東西最多。
粟朗也不讓他們吃虧,經常給他們送罐頭,方便面,幫著照顧劉天的奶奶,有時候給綿綿帶的衣服太多,粟朗會直接給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