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等擾到祖師靜修,還請祖師恕罪,弟子知錯了!”
殿內聲音再起。
“玄奘,玄悟,你們且進殿來!”
一干弟子如釋重負的同時無不幸災樂禍的看向玄奘與玄悟,各自冷笑連連。
卻說二人懷揣著忐忑,步入殿內,只見大殿里,姬神秀正坐在蒲團上,動也不動,黑袍披發,像是和那佛臺上的神像都成了泥塑的一樣。
玄奘與玄悟走到近前。
走到前頭,就見姬神秀面前還擺著一盆清水,泥盆沿上隱隱還刻著“人道”二字,他手中握著一根魚竿,魚鉤沒入水里,竟隱去不絕,如在安靜垂釣。
“坐下吧!”
“是師傅!”
姬神秀抬眼一見玄悟頭頂淤青大包,笑了笑,伸手撫過,那大包當即就消了下去。
“怎么,聽你適才言語,瞧不上本座傳給他們的修行法?需知,那可是佛門金身之道,凝聚舍利,可成就金身,不墮輪回,超出苦海!”
玄悟早已哭花了臉,見頭上痛楚不見,忙歡喜的抹了把鼻涕,可再一聽面前祖師口中的話語,小臉立時煞白,只覺得要被責難。
玄奘閉口不言,小臉也有些發白。
姬神秀道:“你天生慧根,兩歲便已曉事,如今七歲有余,且說說看,這五年來,都學了些什么啊?”
玄奘一咬牙。“弟子自熊師叔那學了藥理,醫病救人之道,還有莊稼的栽種之法,以及強身健體的武道。”
姬神秀目光平靜。
“他們都挑了佛門金身之法,為何你卻選了這些俗世小道啊?”
玄奘小臉更白了。
“弟子有問!”
“問吧!”
“他們常把普渡世人掛在嘴邊,弟子想問的是,這普渡,渡的是自己?還是渡的天下蒼生?”
姬神秀笑了笑,并未作答,而是看向吸溜著鼻涕的玄悟。“你又學了些什么?”
玄悟憨楞的一眨眼睛,似有些措手不及,張口結舌道:“啊?弟子,弟子……熊師叔只傳了我一門周流六虛的功夫,可是弟子愚笨,這些年也只是幫著山下的人驅水澆田,還有就是跑的快了些,有時候只如乘風,健步如飛,來來回回都不氣喘,冬不覺冷,夏不覺熱,這些年也沒生過病了!”
姬神秀哈哈一笑,點了點頭。
這時候,他才瞧向玄奘。“此問為師也解不了你的惑,你既問的是天下蒼生,自當去俗世中尋,何故問我啊?”
末了他又道:“這醫理之道,所醫也不過肉身小疾,卻是難醫心中大疾!”
玄奘一抬眼。“敢問師傅,何為大疾?”
姬神秀淡淡道:“所謂生老病死,愛恨別離,此乃眾生之大疾,生死有命,**不定,藥石難醫!”
“何法可醫?”
玄奘語氣竟現急促。
姬神秀端坐不動,一搖頭。“你的問題實在忒多了些,這些年先把你那一問弄明白再來詢問為師吧!”
玄奘跪在地上,磕了一頭。
“弟子曉得了!”
等玄奘若有所思的退去,姬神秀又似笑非笑的瞧著忐忑莫名的玄悟。
“唔,看你這模樣,倒是和那頭笨熊小時候蠻像的,怪不得它會舍得給你開小灶,本座近些日子悟出一門法訣,名為靈珠咒,長誦可自我欲界得無上宏力,索性便傳了你吧。此咒你若能誦二十萬遍,便可身心不亂,得升三焰天,若能滿一百萬遍,可斷百八結業,得無上之勝果……”
“無聲色難,界心牟利,波耶氣釋,答迷身悲……”
玄悟聽著聽著,驀然一指泥盆,驚呼道:
“師傅,魚兒上鉤了!”
姬神秀一揚桿,魚鉤一提,鉤上赫然掛著一條古怪的魚兒,恍惚間玄悟似瞧見那魚眼之內映出一條人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