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一樣利國利民的政策或者是東西出來的時候,總是需要付出很多的,役民們是苦難,他們恨他,厭惡他,受惠的人,則喜歡他,為之欣喜。”
妄言悱接過話“這件事本身就是兩面性,無可厚非,功在千秋。”
他其實還想說一句利在當代,只是就像是葉寒霜和孟學長所言,那些役民不會覺得是利,包括很多很多人,恐怕都會因此十分憎恨懼怕秦始皇。
修筑長城是一件很艱苦且持久的事情,肯定會需要源源不斷的補充人手。
人手哪里來,肯定是各地征召。
誰都害怕被選上,要是誰被選上了,估計都能感覺天塌了。
所以后來各種民亂,也不難理解。
畢竟不看其他,光是這,就足以讓很多人心慌。
鳳皇他們也聽到了,暗暗點頭,是這個理。
秦始皇此舉,不同的人來看,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他們終究都只是旁觀者。
他們覺得值得,可那些受苦受難的百姓又該如何
他們難道不冤枉不悲慘嗎
可說不值得,那后世惠及了那么多人,又該怎么說
這個答案他們不是給不出,相反,要是問,他們能直接答這都是無上功績啊。
不過是,多方感慨罷了。
李世民他們也沒有說什么,不論是大漢還是唐朝,他們都沒有著重去修建這個東西。
看不到其的好處
倒也不是,覺得夠用也沒有太大必要吧。
但他們得承認,長城確實有很大作用。
葉寒霜繼續說“在始皇陛下之后,便是明朝時期,大肆修建過長城
,這萬里長城,可以說聚集了無數代人的心血,也見證了朝代更迭和戰火紛飛。在萬年前的十九世紀華夏就公布其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后又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1”
能夠進入世界文化遺產行列的,足可見世界對其的矚目。
古人的智慧,真的卓絕。
那樣的高山,他們建造出了那樣不凡的長城,沒有現代化的任何設備,全靠人力手工,光是想,都覺得那是一件難以完成的事情。
可是做成了。
那些修筑長城的人,多么偉大。
到他來這之前,他都還聽到消息說,長城還有傳承,就是曾經修筑長城的人的后代,一代代的都在進行修筑工作。
每年他們都會定期檢修維護,要是需要修補,依舊是人力背著磚石上去。
長城很多路段人力通行依舊困難,更別說是用車運輸和其他工具了。
真的很偉大。
在他們看不到的地方,有很多人,默默的做著乏味又辛苦的工作,不停止的奉獻。
令人敬佩。
“我始皇陛下也太厲害了吧。”
“又一個世界文化遺產啊,這個名字,光是聽著都好讓人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