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興一切都變得不一樣。
高興他們從來不孤獨。
葉寒霜連忙低頭,不讓一眾老祖宗看到他在偷笑,緩了緩才道“杜甫一生三次落榜,十年漂泊,他目睹過唐朝上層的奢靡,也見證了底層百姓的苦難,更看到了當時的危機,可惜,他和李白一樣,官場不得志。”
“他空有一腔抱負,心懷天下之心,憂國憂民之舉,卻報效無門,熱血和悲痛都藏在了詩里,寫盡了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和盛衰興隆。”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這是他的春望,見證了安史之亂所著。”葉寒霜聲音輕緩,帶著無限的深遠。
“好絕品的詩啊。”鳳皇忍不住開口,滿是驚嘆。
蘇元帥等人也是大為震動,簡簡單單的幾句話,卻勾勒出了完整的畫面,讓大家仿佛看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亂世中,普通人四處逃竄,分別,不知是否有明日,家人也聯系不上,擔憂,痛苦,悲慘。
這樣的人,如此的才華。
難怪是能和李白齊名的
人,還被稱為千古詩圣。
光是這一首,就足夠驚為天人。
辭藻的華麗好嗎,好。
可真正的意境是,簡單又不失美感的文字描繪出代入感極強的畫面,直達心底深處,做到共情。
李世民更是目光灼灼,他大唐的詩人,真的好強啊。
秦始皇也放下了棋子,認真的聽著,細細品味。
這每一句,都帶著一種蒼涼。
前一刻是盛世,后一秒是煉獄,心中之感,總是會格外的不同。
葉寒霜沒有停,念著下一首“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這首詞是在春望之后的,是一個隱喻,他描寫的是自然景色,千萬年的積雪退去,萬里的船能夠通行,跟上一首形成鮮明的對比,一個國家滅亡到處都是雜草荒蕪,一個環境復蘇,歡快又明媚,表達安史之亂已經接近尾聲。”
“我去,還能這樣的嗎”
“前后呼應”
“這也太絕了。”
眾人只覺得心驚,太高深,太厲害了。
何止是厲害,都不是凡人,葉寒霜心說。
這些詩人,文學家,每個寫詩作詞,都帶著深意,他們當時學的時候,一個詞可能蘊含了好幾個意思,稍不注意就錯,就扣分。
那個時候,真的是對老祖宗又愛又恨啊。
愛他們太驚才艷絕,恨,為什么這么驚才艷絕,寫那么多詩歌,作出那么多詞句,還有各種策論,然后苦了他們要背誦,還要考試。
簡直是人生第一大敵啊。
痛。
不過現在嘛,他熬過來了。
就剩下還在里面沉浮的學弟學妹們了。
他會給他們精神上支持鼓勵的。
葉寒霜“緊接著是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這是聽到叛軍被平的喜悅,那時候杜甫也和其他人一樣,在各個地方漂泊,終于可以回到家鄉了,心情難以不激蕩。”
“這些都是寫的戰亂,也就是安史之亂,持續了八年,終于畫下句號。”
李世民皺眉安史之亂是什么
武皇也問什么是安史之亂
現場的學生也忍不住好奇“安史之亂聽到好多次了,到底是什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