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皇點點頭,沒說話,確實是他們的幸,榮幸。
很榮幸他們先輩是華夏,他們的祖宗是炎黃,他們是龍的傳人,炎黃子孫。
他們找到了自己的根,尋到了自己的來處和歸處。
這是最令人高興的事情了。
葉寒霜聽了一耳朵,不著痕跡的癟嘴,時時刻刻都在想著挖墻腳,也是辛苦他們了。
葉寒霜“明成祖處理好朝堂坐穩皇位之后,便把首都從中心遷到了北京,不論大臣怎么勸諫,他都沒有改變主意,他沒有忘記自己的責任,鎮守邊疆,保護百姓不被侵犯,坐上了皇位,責任更大。”
“政治上,他安撫戰亂受到波及的百姓,減免賦稅,加強中央集權,任用賢才,疏通大運河,大力勸說鼓勵百姓重視農耕,讓流離失所的百姓能復業,嚴格管制地方官員,要求他們務必重視民間百姓之事,百姓的需求遇到的災難一定要緊急上報,使得百姓安居樂業。”
“能夠讓百姓安家樂業的君主,就是好君主。”裴校長道,語氣認真,百姓的愿望是什么,吃飽穿暖。
明君不一定能做到,但至少會保證很多很多人都能安穩。
鳳皇心里也開始回顧自己的為帝生涯,他有對得起他的子民嗎
先輩祖宗們都那般優秀,他還得繼續學習才行啊。
葉寒霜“外交上,他派遣鄭和下西洋,帶回來了許多海外的物品,讓中外得到了交流,也開闊了一定的眼界。文化上,他修筑了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在后世不列顛百科全書中稱其為世界歷史上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里面涵蓋了經、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陰陽醫術、占卜、釋藏道經、戲劇、工藝、農藝,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知識財富。2”
“這也造福了后世數千年。”
這本書的正本是已經沒有了,不知道在哪,有傳言說在永陵,陪葬著明成祖,但沒有經過查證,也無從查證。
他們后世所看到的都是副本,然而副本也因為戰亂和某些人偷竊損毀了很多,現在剩下的也不
過八百卷,還不是在他們國家,而是世界各地。
這也是一種遺憾。
不知道終其一生,能不能把全部找回來。
就如那些陳列在各國博物館的文物,即便是實現了數字化回歸,可到底不是真實的物品。
那些本該是他們的啊。
朱棣聽到永樂大典的時候,還沒有怔愣,隨即笑開了花沒想到我當初的決定,這般正確啊。
你這個包含的因素太多太齊全,作為傳世的瑰寶,理所當然。秦始皇抽空接個話,眼睛都沒有離開手中的竹簡。
李世民靠過來對呀對呀,太豐富了,我當時怎么沒想到呢,小子,還是你厲害啊。
他是真的覺得朱棣方方面面都很出眾,沒有一點短板,前瞻性非常高。
朱元璋也沒想到要修筑什么典籍,他家老四,果然是優秀啊,感慨著,就又聽到了熟悉的聲音。
老朱啊,你這個兒子我真的很想要啊。
朱元璋看著唐太宗那艷羨的樣子,心里無比的自豪,先前因為允炆做的那些事升起來的郁氣,都散了個干凈,現在也只有一個念頭。
有人一直惦記他兒子。
呵
難怪先前小霜霜說,咱們早早就開始和海外交集了,到了清末卻開始搞閉關鎖國,最終一步步倒退,被入侵者轟開了國門。劉邦恍然,神色很是復雜,眼里也帶著殺氣。
明朝就遠渡重洋了,明顯航海技術已經掌握。
到了清朝絕對不可能差,按道理來說,還應該更強。
可結果卻是那么一個血淋淋的黑暗。
朱棣還不知道清朝的事情,他醒來也沒多久,聞言皺眉這個清朝怎么這么廢物,我派鄭和下西洋七次,每次都帶回來新鮮的東西,還有那種火銃長槍,我們自己也造出了紅衣大炮,按照鄭和的說法,當時我們和海外是一樣的,實力。
有我們在前面打基礎,就算是明朝后期動亂了,成了其他朝代,也不可能遺失這些東西,真是沒用。朱棣憤憤的罵著,剛剛的高興和嘚瑟分毫不見。
葉寒霜神色也淡了下去,清朝后期確實廢物,前期清朝也是非常強悍的,還出了幾位很厲害的君主,只是到了乾隆年間,開始拒絕開放海域,不再和海外交流,開啟了亡國之路。
他為什么要拒絕朱棣不明白。
葉寒霜笑了,笑意不達眼底好巧,我也不明白,那個時候遠洋的人還來過清朝,有過交流,誰知道當時發生了什么。
他是真的不知道,歷史上記載的也就是說下令控制海域這些,沒具體說是為何。
而那個時候,海外的火銃技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根本不是清朝時期能夠比的。
到了清末,就更別說了。
民國更是,幾乎被全面管控,那些武器都需要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