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如何解決心理障礙這個問題,布萊恩的想法其實很簡單。
又不是什么從基因里帶出來的大毛病,只要克服一下就行了。
成長本來就是一個逐漸接受自己不完美、世界也不完美的過程,每個人都在做出妥協,每個人都在逐漸習慣一種專屬于自己的陣痛。
布萊恩可能永遠不會拋棄良心,遺忘那些死者和由于種種原因從他手中活下來甚至被他親手保護的罪犯,但他早晚有一天可以熟練地接受它們,并將現在那些生理反應轉化成更隱晦更低調的表現形式。
說到底,他在干特工和殺手這一行上面還是個徹頭徹尾的新人,這七年的成長過程又很平順,既沒真正接觸過戰場,執行任務的次數也一只手都數得過來。如果他真的能嫻熟地處理好工作中遇到的一切,i6就不會安排邦德來帶他了。
要知道詹姆斯邦德在加入i6前還在海軍特種部隊與國防情報小組干了將近十年呢。
有時候邦德會覺得軍情六處是在揠苗助長。
但正如他所說,布萊恩表現得太好了,簡直仿佛天生適合干這一行,讓旁觀者沒有反駁的余地,畢竟這世上也有十二三歲上大學的天才,你能用普通人的素質去衡量他們嗎
而且若在這件事上表達反對觀點,就好像是在指責布萊恩努力程度還不夠一樣。
夸獎他,又像是推著他在一條艱難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所以當布萊恩蹲在他面前,紅著眼睛和鼻尖問他我有哪里做得不夠好嗎的時候,邦德一時間都不知道該怎么回答。擺在他們面前的并不是一場尋常的紙面考試,邦德沒法像每一個普通父親那樣夸獎布萊恩獲得的分數,再指著卷面上的扣分點耐心地指出布萊恩的不足。
他沒法說你留下勒西弗的性命很好,但你不對無辜者的死亡感到麻木這件事很糟糕。
事實上他被布萊恩問得啞口無言,頭腦中靈活的、巧妙的、卻也敷衍的話一句都說不出口。
幸好布萊恩從來不會讓他在乎的人感到為難。
他知道邦德想要什么,于是馴順地向養父承諾,說他會努力解決問題。
看,好孩子從來不需要別人逼著才懂得反省與學習。
詹姆斯邦德自認他在青少年時期不能算是個好孩子。他的父母逝去前從不吝嗇于夸獎他,他的養父和阿姨一直很照顧他,盡管桀驁不馴的性格為他招惹了很多對手,但他總能遇到耐心的老師和欣賞他才華的長官。
后來邦德回想起這一天,時常慶幸于他和布萊恩談話的那天晚上太陽已經落山了,因此他不需要向任何人掩飾他聽到布萊恩道歉時的心情。
除了他自己。
布萊恩回國后去咨詢了i6的心理醫生。
醫生說這得是個循序漸進的適應過程,速成不了。
好比是不斷地打磨一個人身體上最敏感脆弱的地方,直到那地方生
出老繭。
用什么來打磨
無非是痛苦。
“你接受過rti訓練嗎”她問布萊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