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影院放映一個月之后,《女巫布萊爾》熱度漸消,就像所有新聞事件一樣,不可能一直占據公眾的視線,大多數人喜新厭舊,況且好萊塢和電影產業抓眼球的新聞向來層出不窮,《女巫布萊爾》正在成為過去式。
這部影片在第五個周末再取521萬美元之后,單日產出也掉到了100萬美元左右。
不過,1億3890萬美元的北美票房累積,也讓《女巫布萊爾》一步步朝著1億5000萬美元大關邁進。
票房僅僅是這部影片創造營收的開始,后面還有線下運營正在做準備。
碟片壓制和錄像帶制作已經開始,羅南計劃在萬圣節期間推入市場,線下渠道部跟沃爾瑪和百事達等連鎖店面有多年的合作,使館影業能維持十幾年不倒,錄像帶收入是極其重要的保證。
羅南愿意在這個時間點上花費巨資收購使館影業,看中的不止是院線發行能力,還有使館影業完善的線下渠道。
從錄像帶誕生以來,電影發行就再也不是專指影院放映。
沒有人比羅南更清楚,下一個十年好萊塢即將迎來DVD大爆發的時代,甚至說DVD養活了好萊塢公司都不為過。
羅南專門抽時間跟加西亞和線下發行總監特里談了一天,使館影業會提前在DVD上布局,與幾家碟片壓制廠建立長期合作關系。
相比于傳統的錄像帶行業,DVD以及相關的碟片無疑更有前途,錄像帶很快就會被DVD全面超越。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利潤和成本,一張普通的DVD哪怕是放在北美這種人工費用極高的地方生產,壓制費用也只有50美分,投放到終端銷售的成本不過3到5美元。
而正版DVD的售價普遍在20美元左右,像什么豪華套裝、紀念套裝、限量版等等,單價上100美元也是常事。
還有一點,DVD的畫面質量普遍好于錄像帶。
好萊塢即將進入一個瘋狂的大片時代,那些大片最大的賣點就是特效,用傳統的錄像帶展示特效,無疑非常吃力。
對于《女巫布萊爾》來說,衍生品幾乎沒有運營空間,除了錄像帶和DVD碟片之外,電視播放是線下的另外一個主要收入來源。
使館影業也開始與電視臺方面初步接觸,談《女巫布萊爾》的首播版權問題。
好萊塢電影對電視臺的播放授權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直接賣斷多少年版權給電視臺,另一種是按播放次數收費,首播價格最高。
比如湯姆-克魯斯的《碟中諜》,首播授權費高達800萬美元,后面每播放一次的費用也有近400萬美元。
按次數播放還可以打包,電影公司以兩三部大熱影片作為核心,再搭配一些普通的電影和不好賣的爛片,組成的一個播放授權包賣給電視臺。
這種情況很常見,既可以讓賠本的爛片盡可能回籠資金,還能有效攤薄大熱電影的利潤。
收購的時候,由于羅南手中資金有限,剝離了使館影業的片庫,最后被獅門影業收購,目前使館影業沒有其他影片的版權,羅南初步打算讓沙海影業將幾部沒有賣出電視播放版權的錄像帶電影轉給使館影業,然后與《女巫布萊爾》組成一個播放授權包,再賣給電視臺。
他負責提供計劃,具體就要讓使館影業線下發行部的人去運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