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南通過公司內部的辦公軟件,將郵件轉發給了琳賽-比爾。
小說也要進行宣傳,出版發行還是以蘭登書屋這種專業公司為主。
如今這個年代,商業小說非常依賴于宣傳推廣,比如《哈利波特》系列,小說早就出版,但在華納兄弟買下版權之前,銷量非常一般,喬安娜-羅琳甚至仍然要以救濟金度日。
但從電影拍攝前兩三年開始,華納兄弟投入巨大的資源為這個系列做宣傳,局面立即改變。
羅南又看了下琳賽-比爾最新發過來的《饑餓游戲》的草稿,這方面也沒什么好建議的,只是提醒琳賽-比爾在后續寫作中,適當添加青少年讀者喜歡的元素。
忙完這些,羅南又登陸幾個電影論壇看了看,不出所料,跟《女巫布萊爾》宣傳期間一樣,關于五個大學生與布萊爾女巫不得不說的故事充斥在論壇之中。
續集的各種造勢手段,除了沒有強調這是真實事件外,其他的簡直與第一部如出一轍。
好萊塢電影公司商業模式化運營的尿性,表現的淋漓盡致。
可惜,網站上最顯眼的不是這些用于宣傳的水軍貼子,而是謾罵《女巫布萊爾》劇組是騙子的各種呼聲。
非常明顯,《女巫布萊爾》的名聲早就臭大街了。
甚至,不少人還記得導演丹尼爾-麥力克,謾罵有從影片轉變為人身攻擊的趨勢。
羅南專門查了查,《女巫布萊爾2》的公開制片成本1800萬美元,按照好萊塢的制片規則,夢工廠肯定是把購買續集版權的1200萬美元計算在內了。
這實際上也是制片支出。
再看宣傳規模,羅南如今也是專業人士,大致算了下,有這樣的宣傳,估計夢工廠的支出即便不到1000萬美元,相差也不會太多。
發行規模就不知道了,估計2000家影院問題不大。
這時有MSN的消息傳過來,發消息的人是杰西卡-菲爾頓。
“《女巫布萊爾2》這個周末就要上映了,你去看嗎?”
羅南沒有回答,反問道:“你要去?”
那邊消息回的非常快:“我準備去看看。我聽說夢工廠找了個高手做續集剪輯。”
羅南想了想,發送消息:“我也去看看,我們一起吧?周五晚上下班我去你的公寓接你?”
“不用。”杰西卡-菲爾頓的發送速度依然很快:“我們在圣莫妮卡商業廣場的影院中見吧。”
羅南沒有異議:“好的。”
他猜測,杰西卡-菲爾頓家中肯定非常亂,也懶得收拾,干脆不讓人去。
休息了一會,羅南找出專門收集的一份案例,又認真研究了起來。
周五很快到來,下午下班之后,羅南趕到圣莫妮卡商業廣場,在約好的影院中,見到了杰西卡-菲爾頓。
有段時間沒見,杰西卡-菲爾頓似乎瘦了一些。
“我三月份的時候接了另外一份工作。”杰西卡-菲爾頓臉上還掛著黑眼圈:“忙了三個多月,前幾天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