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清除計劃2》預告片發布,血腥恐怖大屠殺全面升級!”
與影片相關的新聞和報道開始在媒體上頻繁出現。
“對前作而言,最大的問題在于難以判斷該片到底是動作片還是室內驚悚片,而通過之前發布的預告片看來,續集則是一部徹頭徹尾的動作片,并且應該會相當精彩!”
鼓吹的軟文廣告必不可少。
與此同時,使館影業也為《人類清除計劃2》舉行了院線、影迷和媒體試映專場。
或許是換成傳統的白人主角的關系,這部影片的試映口碑相當不錯,大部分媒體和影迷都給了好評。
使館影業沒有限制媒體口碑,試映之后的第二天就允許媒體發布相關的評論,前提是不能劇透。
北美電影業非常成熟,電影公司與媒體之間早已形成默契,比如說試映這種事,電影公司一般會提前打好招呼,媒體方面可以按照他們看到的電影質量寫相關的評論或者文章,但報道發布的時間,必須是在電影公司解禁媒體發布權限之后。
當然,也有些媒體不鳥電影公司,但電影公司也不會邀請這類媒體。
這方面沒有合同規定,屬于不成文的規則,很少有人會主動打破。
羅南的前世,迪士尼一部影片試映后,有媒體記者提前發布評論,然后迪士尼所有的影片和作品,都對這家媒體關閉了大門。
這樣做,對媒體來說,也是得不償失。
一般情況下,如果試映效果好,電影公司不會壓著媒體評論,那些試映之后迅速解禁媒體口碑的片子,大都口碑不俗。
其實解禁口碑的時間,也能窺探即將上映影片的好壞。
一部試映時能贏得媒體、院線和觀眾口碑的片子,恨不得早點把良好的口碑宣傳出去,以便吸引到更多潛在觀眾,早早就會解禁各方面的口碑。
比如媒體的評論報道、試映影迷的公開采訪、像互聯網上爛番茄或者IMDB等網站的評分。
相對應的,一部投資不低的影片,影片第二天都要上映了,各方面的評論還未解禁,爛片的可能性極大。
有些爛片,甚至上映之后,還想壓制負面口碑傳播。
如今影響力日漸增大的IMDB上面,雖然因為評分用戶數量不夠,《人類清除計劃2》沒有相關打分,但一些參與了試映的影迷的評論,已經掛在上面。
“比起第一部,續作簡直高太多太多了,兩者完全不是一個等級。”
“導演完美的描寫了一個大掃蕩計劃最終會帶來的所有情節,對人性的描寫也深入骨髓。如果男主不是一個退伍士兵,而是和女主們一樣的普通人,那么就不會有所謂的英雄,而她們的下場會是怎樣可想而知。”
“第二部把故事放到了街上,而不是局限在一所房子里。通過各種交織的畫面,讓人看到了所謂的大掃蕩計劃所帶來的結果。善良的人們窩在家中,還是會遭受天降橫禍。而政府也扮演了一個不夠光彩的一方。就像結尾BOSS所說:為了使人民更易控制,平衡人數,而人們殺的不夠,所以他們選擇目標,增加殺戮。”
這些評論就像是廣告一樣高高掛在網站上面,吸引影迷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