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羅南對那位主管點了點頭,說道:“你接下來的工作,是游說他們在奧斯卡上面投入更多資金。”
那名主管應道:“是。”
羅南又說道:“我會盡快抽時間與這兩人談談。”他轉而問道:“我們的競爭對手呢?有競爭實力的影片有哪些?”
院線發行部總監托馬斯說道:“根據目前得到的消息,墨西哥導演亞利桑德羅-伊納里多的《愛情是狗娘》,捷克的影片《分道不揚鑣》,比利時影片《人人成名》都申報了最佳外語片。”
羅南問道:“媒體上關于這些影片的報道很少?我幾乎沒有看到過。”
托馬斯回答道:“這些影片在公關宣傳上面的投入有限,發行公司擔心投入過大后無法收回成本。”
奧斯卡確實有拉動效應,但總有個極限,投入過高的話,賠本也不少見。
羅南信心更足了,畢竟最佳外語片的爭奪,比起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等獎項差遠了。
后兩個獎項能獲得提名就是勝利。
會議結束,其他人都離開了,在羅南的暗示下,加西亞-羅德里格斯留了下來。
會議室內只剩余他們兩個人,說起一些隱秘的事就沒有那么多顧忌了。
“影評人那邊的工作做的怎么樣了?”羅南問道。
加西亞-羅德里格斯低聲說道:“該表示的心意我們都送到了。不過,有一部分人回復,影片不夠好的話,他們該罵還是會罵。”
羅南說道:“沒關系,我們不可能收買輿論,這點太難了。”
“相信喜歡《臥虎藏龍》的影評人不會吝嗇贊譽之詞。”加西亞-羅德里格斯對這點還是有信心的:“不喜歡的人批評的時候也會稍微婉轉一點。”
事實證明使館影業的工作做的非常到位,《臥虎藏龍》點映一天之后,各大媒體和影評人的評論紛紛出爐,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好評,就算是有差評,也不是言辭特別犀利的那種。
其中很多影評人不是使館影業公關的,但影片依然贏得了他們的贊譽。
《紐約時報》的專職影評人艾維斯-米歇爾深深驚嘆于《臥虎藏龍》將多種類型片完美結合的成果,看過后第二天就在報紙的電影評論欄中大肆贊揚:“動作片的特色是以其旺盛的活力與大量的動作撞擊銀幕,而李安先生創造了一個晶瑩剔透的表面意涵,將此種類型電影注入全新的視野與深度,這在以往同類型電影中絕無僅有。”
《好萊塢報道者》的影評人托德-麥卡錫在專欄中如此評價:“李安顯示出了馬丁-斯科塞斯的手法和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風范,《臥虎藏龍》不僅是史上最棒的功夫片,更是有著簡-奧斯汀文藝風格的愛情片,不只是電影,也是藝術!”
在使館影業大筆資金的活動下,《臥虎藏龍》一時間成為電影媒體上最常見的名字之一。
羅南打過招呼后,湯姆-克魯斯也在采訪中專門提及到了這部影片。
“《臥虎藏龍》非常成功,李導演有能力將場面壯觀的功夫片拍得既好看,又有藝術情感和深度,而且令觀眾欣然接受。我與幾個看過片子的朋友專門討論了一番,他們每個人都能從這部影片中找到些什么。它與好萊塢影片的公式化套路顯然不同,令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