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工會評出的最佳導演獎項上,史蒂文-索德伯格折桂。
奧斯卡的這兩大獎項,歷年來與制片人聯盟與導演工會存在著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重合度,能拿到工會獎的,基本上可以保證獲得奧斯卡小金人。
畢竟奧斯卡評委大多是各大工會的成員。
相應的,使館影業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最佳外語片的公關上面,就連李安和徐立功,也打消了心底隱藏著的不切實際的幻想。
最佳外語片是競爭最小,也最有可能拿到手的。
北美票房1億1060萬美元的成績,換做往屆奧斯卡,羅南必須要好好考慮一下票房的副作用,有時候高票房在奧斯卡會成為累贅,因為高票房意味著大眾電影,無法顯示出獨特的藝術品位。
但今年,羅南覺得高票房是好事,就算不能成為助力,也不會拖累影片沖獎。
去年年初上映的《角斗士》,北美票房1億8770萬美元;茱莉亞-羅伯茨主演的《永不妥協》,北美票房1億2559萬美元;史蒂文-索德伯格執導的《毒品網絡》,目前北美票房也過億了。
這三部影片都是羅南記憶中本屆奧斯卡的大贏家。
所以,票房應該能成為助力。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奧斯卡的審閱標準,與東方的某只大剪刀類似,除了政治正確這個大前提,其他標準飄忽不定。
羅南還做了一件事,讓東方辦事處的人,在那邊聯系媒體適當的宣傳下《臥虎藏龍》,要重點提及相對論娛樂和使館影業。
不用花費多少資金,先混個臉熟,等后來電影市場擴大之后,那邊的影迷討論起奧斯卡,有人問及華語電影是怎么拿到奧斯卡的,首先要想到使館影業和相對論娛樂。
電影的品牌效應非常管用,后來的漫威**和迪寶寶品牌都相當成功。
當然,電影實在太爛,宣發又不給力,什么品牌也救不了。
但電影質量有基本保證,品牌效應會進一步帶動市場營收。
哪怕形成爭議也是好事。
羅南還記得,前世漫威關于《驚奇隊長》的選角,在太平洋對岸的互聯網上鬧得沸沸揚揚,方臉經期大媽的名號響徹每一個相關新聞的評論區,但從來不缺少人站出來為迪士尼與漫威的選角辯護。
恐怕官方也樂于見到這種局面,也是某種形式的未映先熱。
后面,羅南還有一系列的計劃,甚至包括雇傭當地的評論家發些宣傳相對論娛樂的新聞。
鑒于大洋兩岸敏感的關系,他當然會非常注意。
二月初,第73屆奧斯卡提名午宴在比弗利山莊麗晶大酒店舉行,羅南沒有去參加,因為大局已定。
提名者午宴還在進行,就有消息傳到了羅南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