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著一個著名的游戲的名字,拍攝一個原創的故事,實在是費力不討好的做法。晦澀的故事、拖沓的鏡頭,都讓這部電影十分失敗。”
這是《洛杉磯時報》專職影評人肯尼斯-圖蘭的專欄影評。
羅伯特-艾格又翻了下這份報紙其他版面,與《生化危機》相關的新聞,風向基本上都不怎么好。
“但愿媒體的觀點不會太過影響到影片的市場……”
羅伯特-艾格放下報紙,又打開幾個在互聯網上影響力日漸加大的電影類網站,查看了相關的評論和評分。
爛番茄指數為腐爛,好評率百分之三十七,只看爛番茄指數的話,非常讓人懷疑《生化危機》是一部超級大爛片。
但網頁轉到普通影迷打分的IMDB網站上面,羅伯特-艾格點開《生化危機》頁面,不禁精神一振,IMDB高達7.3分的觀眾評分,好像在喪尸類片子里面,屬于非常高的觀眾打分了。
他專門查詢過,這類片子的觀眾評分只要能達到6分,往往市場反響都不差。
不過游戲改編電影的類型,卻叫人放不下心來。
羅伯特-艾格也沒擔心多久,當《生化危機》的北美首日票房出爐后,一顆心基本落回到了肚子里。
北美上映首日,《生化危機》在2800多家影院當中,拿下1016萬美元,取得了開門紅。
同周末大規模開畫的影片,還有新線影業的《迫在眉梢》,這部由丹澤爾-華盛頓主演的犯罪電影,首日拿下了681萬美元。
《生化危機》周五上映首日,即空降當日票房排行榜冠軍。
這也讓業內一些人對游戲改編電影刮目相看。
多方反饋在送到羅南手中的同時,也同樣傳送到了羅伯特-艾格手里,羅伯特-艾格看過第一手市場反響統計,以多年的從業經驗,判定《生化危機》肯定能取得成功。
雖然影評數量的增加,讓《生化危機》的爛番茄指數下降到了百分之三十五,但CinemaScore的影院觀眾現場統計評分為“B+”,對《生化危機》極為有利。
甚至,CinemaScore預測這部影片的北美票房落點會在6000萬美元以上。
羅伯特-艾格非常清楚,以這個項目在制片和宣發上的投入,如果影片能在北美拿到6000萬美元票房,再加上海外不會很低的票房收入,僅僅依靠票房收入就能回本,產生盈利也不是不可能。
他專門看了下統計的影迷評論,無論是游戲粉絲,還是喪尸片影迷,大都對《生化危機》較為滿意。
“作為《生化危機》游戲改編的電影,拍的出乎預料的好。影片的劇情始終都有一個謎題,而女主角的失憶又為故事制造了更多的懸念,讓人看完開頭,就忍不住想要繼續看下去。”
很多游戲迷,看起來也不是想象中的那樣非要讓電影按照游戲的劇情模式走。
“看預告片的時候,我還因為原創的女主角和其他改編而氣憤,但影片看過前十幾分鐘,反而慶幸影片沒拘泥于游戲原有設定,補充了不少意想不到的精彩創意。怎么說呢,情節非常緊湊,一路跌宕起伏極為連貫,套路設置也很富想象力,特別那套激光陣切碎人的畫面真叫殘忍,絕對比單純的喪尸咬人要震撼給力許多。”
那些非游戲粉絲的影迷,觀點就很單純了。
“非常好看的喪尸片,很精彩,懸念設置和恐怖氣氛都有的,女主愛麗絲帥到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