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使館影業也在籌劃《生化危機》的海外上映事宜,艾倫-艾伯特和丹尼-唐納德已經制定了完備的海外上映機會,影片會陸續在多個國家與地區上映。
太平洋對岸當然是不用想了,或許十幾年之后,《生化危機》這種尺度的影片能夠通過審核,這個年代卻想都不要想。
最先上映的地區當然是拉美、西歐、澳洲,外加港城和韓國。
這些一向是好萊塢電影最為主要的海外市場,甚至因為市場的自由度,可以說是好萊塢電影的后花園,全球同步上映時,也基本都是這些地區與北美一起上映。
最后上映的市場大多是島國。
即便卡普空做了一定的工作,《生化危機》的島國上映依然被排在了六月份,比北美晚了整整四個月。
這一方面是島國的本土保護電影政策使然,好萊塢電影在島國拖后很長時間上映是普遍情況;另一方面是島國的發行商認為《生化危機》有利可圖,必須盡可能避開本土的那些二次元電影。
坦白地講,島國是個不能以正常情況推測的市場,甚至是全世界的獨一份,二次元電影在這里橫行無忌。
島國本土的二次元電影非常嚇人,爆發起來的話,在本土市場上簡直是碾壓好萊塢電影的存在。
據說島國本土電影的年度票房排行榜,前十名經常出現沒有一部真人電影的情況。
這在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電影市場上,簡直是無法想象的。
幸好島國屬于版權保護較為到位的市場,盜版生存空間有限,否則像韓國市場那樣,好萊塢電影非要哭了不可。
島國是市場奇葩,韓國是版權保護奇葩……
羅南記得非常清楚,前世互聯網真正的高清盜版資源,最先出來的都是韓國那邊的版本。
《生化危機》的北美放映才剛剛開始,不過在總統日假期過后,依靠宣傳營銷以及喪尸文化愛好者和游戲迷支撐起來的熱度,下降的明顯比一般大賣影片要快。
隨后的第二個周末,華納兄弟的《吸血鬼女王》以2600多家影院的規模開畫,并且以1475萬美元的首周票房成績,從《生化危機》手中搶走了北美票房榜冠軍。
《生化危機》次周末票房比之前一周末暴跌百分之六十二,報收1083萬美元。
這一跌幅,也預示著《生化危機》的影院壽命不會太長,北美放映可能在十周之內就會結束。
不過,影片的北美票房依然亮眼,次周末加上之前工作日的收獲,《生化危機》的北美票房累計高達4980萬美元。
這個周末,《生化危機》也在北美以外的其他主要海外市場開畫,海外成績不算爆發,但也不差,總體在預期之內。
近二十個國家和地區,接近2000萬美元的海外票房收入,預示著《生化危機》的全球票房將輕松突破1億美元大關。
僅僅依靠票房就收回成本乃至產生利潤,已經成為定局。
隨即,《生化危機2:啟示錄》的劇本提上了日程,沙海娛樂專門成立了一個編劇小組,協助保羅-安德森完成續集劇本。
一段專業消滅喪尸十多年的歷程,真正拉開了大幕。
羅南很清楚,繼續讓保羅-安德森和米拉-喬沃維奇拍下去,該系列電影的評分口碑也會像被喪尸吃掉了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