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羅南先將艾薇兒送到唱片公司,接著來到使館影業。
《英雄》順利拿到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使館影業的宣傳和發行當然要跟上,從這個周末開始,要在北美大范圍擴映。
之前點映的一個多月,《英雄》始終維持在十家影院的規模,臨近華裔社區和運營的良好口碑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五周點映拿到了135萬美元的北美票房。
據說在太平洋對岸,《英雄》的票房已經超過了2億軟妹幣。
雖然仍然無法與1998年《泰坦尼克號》創造的票房紀錄比,但對這個年代的東方國產片來說,已經一覽眾山小。
等到周末,《英雄》會在北美擴大到2000家影院以上。
當然,擴大放映的影院依然會圍繞華裔社區做文章。
北美擴大放映之后,《英雄》也會被使館影業陸續推動在海外上映。
奧斯卡效應,對海外市場同樣有效。
不過,使館影業關于《英雄》的奧斯卡公關迅速停了下來,這部影片僅僅獲得一個最佳外語片提名,其實稍微有點理性的人,都不難看出來,《英雄》拿到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可能小到可以忽略不計。
《英雄》終歸不是披著一層東方外衣的《臥虎藏龍》。
這部片子從外在到內核,全是東方式的,而且又不是《上帝之城》那種主動抹黑自己城市與國家的類型,想要讓一幫中老年美國白人投上最終的選票,難度實在太大了。
一部東方片,不黑自己的國家,不黑自己的城市,不黑自己的信仰或者民族,想要重量級的奧斯卡獎項,完全是史詩級的難度。
從這方面來說,奧斯卡與歐洲三大藝術電影節也有共同之處。
使館影業的宣傳公關團隊以及相應的資源,全都轉到了《小豬佩奇》的最佳動畫短片的沖獎上面。
羅南要確保《小豬佩奇》盡可能拿到最佳動畫短片小金人。
能拿到這座小金人,隨后的動畫劇集就能吸引無數人的目光,奧斯卡光環和效應還是比較好用的。
但奧斯卡提名名單公布之后,媒體上炒的最兇的,還是《鋼琴家》和羅曼-波蘭斯基。
如今不僅把羅曼-波蘭斯基當年的強健案和當事人拖出來鞭尸。
此前,關于羅曼-波蘭斯基26年前的不道德丑聞一時間被媒體炒得沸反盈天,盡人皆知。
聯邦調查局和司法部門在巨大的輿論壓力下宣布,如果羅曼-波蘭斯基一旦前來參加頒獎典禮,便會將其逮捕歸案。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是有人在背后推動。
奧斯卡公關,已經不僅僅是宣傳自身那么簡單了,在某個胖子的手中,打擊競爭對手也逐漸變成了常態。
但這不會影響到好萊塢圈內對于羅曼-波蘭斯基導演能力的看法。
好萊塢圈內有一條所有人都認可的準則,藝術和人品從來都是兩回事。
否則,肖恩-康納利不會紅了那么多年,摩根-弗里曼也不會成為黃金配角,伍迪-艾倫早就該完蛋了……
這方面的例子數不勝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