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白。”琳賽-比爾告辭離開。
羅南還沒有就這個項目與索菲亞-科波拉接觸過,索菲亞-科波拉也未必愿意執導這樣的項目。
導演人選當然要多幾個,大衛-芬奇也不錯,他執導的片子有種深沉的黑暗風,倒是與這樣的題材相得益彰。
但大衛-芬奇的黑暗風格往往過于沉重,不給人留下希望,對于影片沖擊奧斯卡獎項不利。
投入這么多時間與精力,羅南當然想要影片名利雙收。
最好能抱一座重量級的奧斯卡獎杯回來。
羅南又想到了一個名字,史蒂文-索德伯格。
記得曾經看過史蒂文-索德伯格拍攝的一部關于這個行業的實驗性影片,還是專門從圣費爾南多谷請了個女藝術家出演女主角,可惜影片作者風格過于強烈,叫人根本看不下去,具體講了什么內容,早都忘干凈了。
只要別拍作者電影,史蒂文-索德伯格也是個不錯的導演人選。
等琳賽-比爾完成劇本,可以讓人與這三位導演進行初步的接觸。
羅南暫時放下這事,從旁邊那一摞劇本中取過一本,認真看了起來。
因為偶爾會有其他工作,一下午的時間,羅南斷斷續續瀏覽了五個劇本,然后都做了相關的標注。
盡管只是一目十行的瀏覽了一遍,卻也能判定這些劇本基本沒有價值可言。
判斷的依據不僅僅是故事情節的陌生,還有劇本結構的混亂以及缺乏基本邏輯等等。
像是后者的判定,來自羅南這幾年運作電影學習鍛煉出來的能力。
其實從投遞劇本中尋找項目,與撞大運差不多。
某位老牌制片人曾經說過:“我所讀過的成千上萬個劇本中,絕大多數都不具備哪怕一丁點價值。”
劇本是一部電影的根基所在,其開發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從最初的一個故事創意,需要歷經繁復的寫作、市場評估和修改過程之后,最終才能進入拍攝階段。
當新入行者制作自己的第一部電影時,很多人告訴他:你需要找到一個好劇本。
千萬別相信他們,因為一個好劇本是遠遠不夠的。
羅南直接否決的這幾個劇本,明顯都是新手的作品,新手編劇往往都想要以全新的視角和獨特的立場講述一個很復雜的故事。
但對于新手來說太難了。
即便開局就是巔峰的沃卓斯基兄(姐)弟(妹),也是有過練手作品之后,才出現的巔峰。
其實,對于編劇行業的新鳥來說,想要寫好劇本并且拿到電影公司的綠燈,最好劇情簡單而又符合好萊塢的套路,復雜新鮮的劇本被采用幾率更低。
新手的劇本最好能像發情的男女,也就是動作清晰,直奔主題。
這樣的劇本是作為一個菜鳥也可以進行操作的,并且能降低因為經驗不足而出錯的幾率。
然后劇本投遞出去,交給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