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羅南確定扎克-施耐德會不會像曾經那樣拍攝《活死人黎明》。
畢竟商業屬性非常強的廣告導演也有腦袋抽筋的時候,曾經的邁克爾-貝和《逃出克隆島》的前半段無疑是其中的典型。
這對于商業片來說太可怕了。
羅南看過資料,特意交代了一下,要下面談判的時候,與扎克-施耐德最少也要簽訂兩部影片的導演合約。
除了《活死人黎明》,還有影視改編版權已經拿到手的《斯巴達三百勇士》。
曾經前面一部電影雖然成功了,但扎克-施耐德沒有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后者可謂對扎克-施耐德的導演生涯影響深遠,讓扎克-施耐德執導的作品,有了極具辨識度的個人風格。
還在太平洋對岸的時候,羅南幾乎看過所有扎克-施耐德執導的電影,從《活死人黎明》到《守望者》再到《蝙蝠俠大戰超人》,可謂印象極其深刻。
在扎克-施奈德的電影中,血腥暴力猶如芭蕾舞一般優雅華麗,屠殺在他的電影中成了藝術,犧牲是他電影里最崇高的涅槃
他追求極致的個人影像風格,擅長以慢鏡頭調整影片畫面的節奏,無論觀眾對他的電影內容有什么樣的評價,都無法否定其作品畫面的瑰麗。
從《斯巴達三百勇士》開始,扎克-施耐德的電影充滿著慢動作、暗色調、夸張的暴力呈現等等個人化的創作,色調均偏濃重的暗色,宛若一幅幅深沉的油畫,尤其是作用到漫畫改編作品上,為其帶來一股嚴肅的感覺。
這也讓扎克-施耐德電影褒貶不一,無論觀眾還是媒體,評論都嚴重兩極分化。
喜歡的簡直愛到極致,不喜歡的則深惡痛絕。
《蝙蝠俠大戰超人》無疑將這一情況放大到了極致。
在渣粉眼里,整部《蝙超》電影就像看一部優雅的歌劇一樣,很有藝術感,比漫威的電視劇超級英雄強多了,漫威的英雄電影完全沒有營養,這就是他們心中理想的超級英雄電影,帶點黑暗,帶點壓抑,又很有寓意和哲學思想的經典。
這部片子確實有很多叫人印象極其深刻的鏡頭,比如以深沉色調和高速慢鏡呈現的超人國葬等等,但更多的卻是讓非漫畫粉絲觀眾一臉懵逼。
沿用自漫畫的“瑪莎”,更是一時間成為了最熱門的互聯網梗之一。
或許,那時在很多人眼里,已經嚴重落后的DC想要追趕乃至與漫威電影對抗,必須要劍走偏鋒,另辟途徑,DC的超級英雄電影就應該再黑暗再嚴肅再殘酷一些……
但渣粉們等來的,卻是華納兄弟和DC漫畫的率先自我否定。
讓一個執導過《復仇者聯盟》,并且帶有典型漫威風格的導演,來為扎克-施耐德拍攝的《正義聯盟》做后期制作和剪輯,只能說華納兄弟的高層慌了手腳,已經有些舉足無措了。
那位后來登上華納兄弟首席執行官職位的島國后裔,在電影方面的能力著實有限。
而且作為六大公司之一的首席執行官,竟然倒在了米兔們的槍口下,到底是我軍不給力?還是米兔們有高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