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相對論娛樂今年有不少大制作電影上映?”喬治-盧卡斯問道。
羅南說道:“有幾部,算不上大制作。”
喬治-盧卡斯又說道:“希望我們接下來能繼續合作。”
羅南知道他說的是工業光魔,笑著說道:“工業光魔代表著當今世界最出色的電影特效技術,相對論娛樂的首選合作對象肯定是工業光魔。”
喬治-盧卡斯笑著點頭:“預祝你這部電影取得成功。”
工業光魔雖然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電影特效公司,但從來都不缺乏競爭對手,特別是詹姆斯-卡梅隆與人聯合成立的數字領域,從九十年代末期就搶走了不少工業光魔的客戶。
如今,隨著《指環王》系列陸續上映,一家叫做威塔的工作室又走進了好萊塢電影公司的視線。
競爭者越來越多。
喬治-盧卡斯除了導演身份以外,首先是一家電影公司的老板,不會因為老朋友斯皮爾伯格的幾句話,就輕視一個潛在的大客戶。
羅南跟喬治-盧卡斯是初次相識,聊了一會公司業務就分開了。
相比于斯皮爾伯格,他更加重視喬治-盧卡斯。
任何一個了解好萊塢電影產業的人都非常清楚,喬治-盧卡斯在好萊塢的成就和地位,以及影響力等等,都遠在史蒂文-斯皮爾伯格之上。
單論導演,或許喬治-盧卡斯比不上斯皮爾伯格,不過星戰之父也不逞多讓。
但喬治-盧卡斯從來都不是個導演那么簡單。
喬治-盧卡斯是名副其實的好萊塢第一富豪,好萊塢主流電影商業化的先驅和關鍵人物,北美電影暑期檔的開拓者,還把無限的想象力和最先鋒的科技融合進了電影。
雖然斯皮爾伯格與喬治-盧卡斯都兼具電影公司老板與導演雙重身份,但喬治-盧卡斯對整個電影產業的影響更大更深遠。
而且在商業電影領域,一個星戰系列的營收,就讓無數公司汗顏。
像羅南這種實際上來自東方的人,根本無法理解美國人對于星戰的狂熱。
喬治-克林特曾經對羅南說過,在美國誰家沒有幾把光劍?沒有幾個達斯-維達?
在好萊塢,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假如沒有《星球大戰》,好萊塢電影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
當時第一部熱映之后,被打臉的評論家們紛紛稱之為“繼摩西開辟紅海之后最為壯麗的120分鐘”。
美國人甚至將每年的5月4日,定為它的紀念日。
羅南進入放映廳的時候,忽然想起一件事,曾經在東方的互聯網上,有人說喬治-盧卡斯就是美國的郭矮導,《星球大戰》就是美國的《小時代》。
從東方人的角度看,這話未嘗沒有一點道理。
甚至,羅南有位同學在看過前六部《星球大戰》之后,說看盧卡斯的星戰差點沒惡心死,弱智一樣的劇情,垃圾一樣的特效,腦殘一樣的人物造型,爛到極限的動作設計……
很不幸,那是位女同學,然后她憤憤不平。
美國人接受了盧卡斯和他的爛片,為何東方人對郭矮導如此苛刻?就因為這個社會的話語權不在女人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