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能體現白領階層群體中所關心的話題,諸如:初次擇業、職場奮斗、事業與家庭、個人形象提升,甚至連減肥都可以在影片中找到相應的情節。
每個年輕人、每個女性觀眾到時都能夠在影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找到自己老板的影子,說不定可以在時尚圈人士和年輕女性白領產生強烈共鳴。
這樣一來,劇本在編排方面要下功夫,這些元素融入到同一部電影當中,搞不好就會變得混亂而又冗長。
羅南不擅長女性題材,對時尚圈也不是特別了解,編劇肯定要另找其人。
不知道為什么,他第一時間想到了琳賽-比爾的名字。
《牛仔褲的夏天》證明,琳賽-比爾在改編女性題材上面做的相當不錯,而且也擅長女性題材。
不過,琳賽-比爾正一門心思編寫關于高級援交的劇本,現在連初稿還沒有完成。
羅南并不著急,只要版權握在手里,可以耐心的運作。
《牛仔褲的夏天》上映之后的宣傳還在繼續,這部影片所產生的影響力和盈利能力,比起上個月的《諜影重重2》差遠了。
使館影業根據各方面回饋的數據,內部做了一定的估算,《牛仔褲的夏天》的北美票房落點在4500萬美元左右,全球票房很難超過8000萬美元。
對于一部總投資2000萬美元上下的電影來說,這依然算得上是個非常不錯的票房成績。
誰不能指望每一部投資相對較低的電影,能像《女巫布萊爾》那樣票房大爆。
與此同時,使館影業的宣傳重點,已經轉到了《加勒比海盜:黑珍珠號的詛咒》上來。
這部影片是相對論娛樂有史以來投資最高的影片,最后總計1億4000萬美元的制片成本,也足以讓它躋身好萊塢一線頂級大制作的行列。
另外,使館娛樂拿出了1億美元為《加勒比海盜》做宣發,從五月份《諜影重重2》的貼片廣告開始,《加勒比海盜》的最終映前宣傳戰其實就已經打響了。
硬廣、軟宣、電視預告、網絡炒作……在使館影業充沛的資金的支持下,劇組的宣傳推廣幾乎做到了極致。
從五月底開始,劇組主創人員不但在北美各大城市飛來飛去趕通告,連海外幾個主要市場都去了一趟。
甚至,在羅南的要求下,約翰尼-德普和克里斯蒂安-貝爾還專門去太平洋對岸轉了一圈。
太平洋對岸已經確定要引進《加勒比海盜》,可惜那邊的電影市場還沒有爆發,能做活動的劇組也很有限。
那邊的首映時間同樣放在了七月份,這個年代還沒有國產保護月這一說。
實際上,曾經官方從來沒有承認甚至是提過電影市場的國產保護月的說法,但所有人都清楚,這一沒有明確規定的保護措施,是真真正正存在的。
宣傳推廣的重點還是北美,報紙、雜志、電臺、電視臺、影院、車站,乃至街頭的商場店鋪,凡是人流密集的地方,都能看到各種與《加勒比海盜》宣傳有關的物料。
在六月下旬到來之前,使館影業已經在《加勒比海盜》的全球宣傳上砸出去了接近7000萬美元巨資。
這是一個商業電影需要瘋狂投資的年代,砸錢宣傳電影才能產生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