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論娛樂的辦公室里,羅南拿到了試映的第一手數據反饋,使館影業所做的現場調查統計,《地牢圍攻》的試鏡口碑真的是慘不忍睹。
如果是一部正常的電影,估計他都沒有臉去看這些數據。
好在《地牢圍攻》不是一部按照正常操作的電影,爛就擺在明處,當成賣點來做。
試映統計的數據,媒體記者平均打分33分,影評人平均打分27分。
總得來說,與預計的情況差不多。
這片子,如果換成emaScore觀眾現場打分,最多也就是“D”。
甚至可能更低。
傳到羅南這邊的不止是數據,還有影片同時進行的宣傳和發行工作,盡管羅南不過問具體工作,使館影業那邊還是會通過辦公軟件例行抄送報告過來。
因為有《死亡之屋》的先例,影院方面的工作很順利,加上十月份也算是電影淡季,《地牢圍攻》能以2500家以上的影院在北美開畫。
另外,影片的海外發行也在準備中。
讓羅南比較意外的是,太平洋對岸也確定引進《地牢圍攻》,但不是作為分賬片,而是想要直接買斷那邊市場的影院放映版權。
使館影業正在談,不出意外的話,北美首周票房出爐之后,雙方很快就會簽訂合同。
賣斷也能多一筆收入。
《地牢圍攻》試映結束,媒體上面一片差評。
烏維-鮑爾也看到了,今天一上班就拿到了一份《洛杉磯時報》,上面一個影評人的文章,將他和他的電影罵的一無是處。
“我看到的只是單薄弱智的劇情,粗制濫造的布景和化妝。果然是電子游戲改編的影片,各方面的制作都處在B級水準,那些廉價的電腦特效,還不如PS2上面的貼圖來得清晰些。影片中從頭至尾,都充斥著毫無節制的背景音樂,幾乎到了泛濫成噪音的地步。戰爭場面的混亂,讓人懷疑導演的調度能力,劇情節奏更是沒譜,還拖拖拉拉一個多小時。”
“看這部電影簡直是一場罪過,真像被關在地牢里一樣,忍受視覺和聽覺的煎熬。你要事先做好準備,烏維-鮑爾盡管只拍了兩部片子,但他的電影沒有最爛,只有更爛!”
哪怕做好了心里準備,烏維-鮑爾仍然氣得鼻子里噴火,作為一個導演,辛辛苦苦工作十幾個月,為此付出了那么多,拍攝時凌晨五點就起床做準備,晚上看鏡頭和研究分鏡頭到十一點,連頭發都熬白了很多。
結果呢?在這些混球影評人眼里,別人辛勤付出的勞動成果,就那么一文不值!
更過分的是還有人身攻擊。
“這片子的導演腦袋絕對有問題!他糟蹋了《死亡之屋》這款射擊游戲不說,又來作踐《地牢圍攻》,而且《地牢圍攻》比《死亡之屋》更爛,看完我真他媽的憤怒,,導演自己犯傻就安穩待在家里,不要跑出來侮辱觀眾的智商,這樣只會顯得你更加弱智!”
烏維-鮑爾一口氣堵在嗓子里,不知道該怎么發泄。
這是影評嗎?好,我電影拍的差,你說電影可以吧?干嘛搞人身攻擊?
這一刻,小寶完全代入了進去,幾乎忘記了這是個計劃。
最后,烏維-鮑爾在《首映》雜志上看到了那篇不但搞人身攻擊,還帶著嚴重挑釁的影評!
“烏維-鮑爾,你這個混蛋!拍了爛片敢出來負責嗎?敢出現在我面前,讓我揍你嗎?膽小鬼,懦夫導演,有本事站出來為你拍的破爛片子負責!”
影評上面的署名是查爾斯-艾瑞克!
烏維-鮑爾發誓,他記住了這個名字,永遠都不會忘記!
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