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特效畫面是投資最無法作假的投資環節,精美的畫面全是錢砸出來的。
至于《十面霾伏》的情節,估計沒人在乎。
羅南看過之后,大致上能夠做出判斷,二張和他們的投資方憑借高價賣出的北美和國際版權,會成為名副其實的贏家,但花費一億多軟妹幣買斷東方和北美以外國際版權的索尼娛樂,還有拿出2000萬美元巨資買下北美版權的獅門影業,極有可能會產生虧損。
起碼也是這兩三年之內,這個電影項目會是虧損狀態。
羅南首映式之后沒有再見到獅門影業的納瓦斯,讓康妮問了一下,納瓦斯看到首映口碑之后,就第一時間返回了洛杉磯。
估計獅門影業也對首映有所評估,而評估結果不太理想。
這部影片其實也說明,想要拍好一部商業片,很不容易,并不像很多文藝片導演形容的那么簡單。
商業片的高額投資,就決定了它必須獲得更多人的認可,這顯然難度更大。
羅南也回想了一番,這部影片之后,那位張導演下一部影片是什么?還有沒有足夠的市場價值?
是《黃金甲》?還是《三槍》?
貌似這些對于使館影業這樣的國際發行公司來說,價值都非常有限。
尤其《三槍》,簡直叫人不敢相信這是張導演這種級別的導演拍攝執導的作品。
羅南很快就確定了一件事,與張導演的合作,可以徹底告一個段落了。
《十面霾伏》在戛納上映后的第二天,羅南專門去交易場地轉了一圈,并沒有發現記憶中的影片,能讓他感興趣的,還是樸贊郁的《老男孩》。
曾經,韓國電影借鑒好萊塢模式,發展可謂迅速,在2010年之后,出現過很多優秀的作品。
但現在的韓國電影才剛嶄露頭角,想要進入北美市場千難萬難,從某些方面來說,韓國的導演和制片公司與鄰國類似,只要影片能夠打入北美市場就是勝利,其余的都好說。
特別是鄰居接連兩部武俠大作在北美引起熱烈反響,差點讓韓國媒體高呼李安和張是韓國人……
使館影業的電影買手找上《老男孩》的制片公司秀東影業,很快就取得了進展。
韓國電影很多方面都在借鑒好萊塢,導演在電影版權交易方面沒有話語權,使館影業迅速與《老男孩》版權方談妥,以25萬美元買斷北美版權,以10萬美元獲得翻拍授權。
不管怎么說,總算在這屆戛納電影節上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