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女導演從那之后就消失了,羅南也忘得一干二凈,沒想到今天再次出現。
比起上一次,瑪麗安-德里奧這次有備而來。
瑪麗安-德里奧打開隨身攜帶的公文包,取出文件袋,將其中一摞文件放到羅南面前的茶幾上,說道:“安德森先生,我耗時四個月,完成了劇集前兩集的劇本。”
羅南拿起來,打開文件袋,翻看了起來。
看到羅南翻看的速度很快,瑪麗安-德里奧有點不安,趕緊說道:“這幾個月,我去了烏克蘭,在基輔見到了多位當年事件的幸存者和親歷者,得到更多第一手資料。”
羅南并不懷疑瑪麗安-德里奧的話,因為很多好萊塢編劇和導演,確實非常敬業和瘋狂。
類似于詹姆斯-卡梅隆親自乘坐深海潛水器深入大海數千米拍攝的事,在好萊塢有太多。
瑪麗安-德里奧的話還在繼續:“我無限接近了普里皮亞季城,租用過無人飛機拍攝了切爾諾貝利核事故遺址,在鏡頭中荒廢的切爾諾貝利靜謐如鬼城,這也讓我更加堅定了拍攝相關影視作品的決心!”
羅南抬頭看向瑪麗安-德里奧,說道:“女士,你的敬業精神和專業態度讓人欽佩。”
瑪麗安-德里奧滿臉悲切:“不了解第一手資料,永遠都不會知道那場事故何等慘烈。史無前例的毀滅性的核災難,及其背后交織的兩極格局下的強權斗爭,都足以載入史冊。”
羅南收起劇本,適時提醒道:“女士,你要拍攝的是電視劇,不是紀錄片。”
“這不是紀錄片,我保證。”瑪麗安-德里奧連忙指了指劇本,說道:“劇本在事故上不會進行完全還原,我撰寫劇本時加入了不少虛構的人物,其中還有主角群,我會努力營造一種超越紀錄片的真實,讓所有的一切看起來都是真實發生過的,其關鍵就在于視角的切入和焦點人物的把握。”
羅南點了點頭,不愧是好萊塢的導演。
瑪麗安-德里奧既然敢再來找羅南,肯定做足了準備:“事件已經過去了很多年,迄今仍有許多未解之謎和爭議。事故發生的原因是什么?過程是怎樣的?危害波及有多廣?官方在曾經把事故的責任推卸給核電站操縱員,這一說法在之后被推翻。”
羅南放下劇本,干脆聽瑪麗安-德里奧的陳述。
這些無關事件真假,只看能不能吸引觀眾,并且是否有造成輿論熱烈反響的潛力。
因為它們直接與未來的商業價值掛鉤。
瑪麗安-德里奧信心漸漸增多,聲音懇切:“安德森先生,我的項目正是從這方面切入,面對如此可怕的事故,親歷者卻沒有權利了解真相,這會為本劇帶來一種毛骨悚然的觀感。”
羅南緩緩點頭,又掃了眼劇本,大致瀏覽過一遍,他非常確定,這是部非常西方化的電視劇。
“劇集預計拍幾集?”羅南很清楚,劇集主要面對的就是西方觀眾:“預算大概需要多少?”
瑪麗安-德里奧松了口氣,說道:“六集,只要六百……不,我只要五百萬美元就能夠完成。”
要求的確實不算多,五百萬美元對于如今的沙海娛樂來說,只能算小投入小制作。
但羅南沒有輕易答應。